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尚书》卷十六〈周书·君奭 〉~244~
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旧题汉·孔安国传:「师,天子所师法。傅,傅相天子。保,保安天子于德义者。此惟三公之任,佐王论道,以经纬国事,和理阴阳。」
《汉书》卷七十四〈魏相丙吉列传·丙吉〉~347~
吉又尝出,逢清道群斗者,死伤横道,吉过之不问,掾史独怪之。吉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吉止驻,使骑吏问:「逐牛行几里矣?」掾史独谓丞相前后失问,或以讥吉,吉曰:「民斗相杀伤,长安令、京兆尹职所当禁备逐捕,岁竟丞相课其殿最,奏行赏罚而已。宰相不亲小事,非所当于道路问也。方春少阳用事,未可大热,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时气失节,恐有所伤害也。三公典调和阴阳,职当忧,是以问之。」掾史乃服,以吉知大体。
典故
东陂田

相关人物
周燮


《后汉书》卷五十三《周燮传》
有先人草庐结于罔畔,下有陂田,常肆勤以自给。……宗族更劝之曰:「夫修德立行,所以为国。自先世以来,勋宠相承,君独何为守东冈之陂乎?」

例句

还因北山径,归守东陂田。 陈子昂 落第西还别魏四懔

典故
董奉活燮

相关人物
董奉


《三国志》卷四十九《吴书·士燮传》
「燮兄弟并为列郡,雄长一州,偏在万里,威尊无上。出入鸣钟磬,备具威仪,笳箫鼓吹,车骑满道,胡人夹毂焚烧香者常有数十。妻妾乘辎軿,子弟从兵骑,当时贵重,震服百蛮,尉他不足踰也。武先病没。」南朝宋·裴松之注引葛洪《神仙传》曰:「燮尝病死,已三日,仙人董奉以一丸药与服,以水含之,捧其头摇消之,食顷,即开目动手,颜色渐复,半日能起坐,四日复能语,遂复常。奉字君异,侯官人也。 」

例句

董奉活燮,扁鹊起虢。 李瀚 蒙求

典故
傅燮

相关人物
传燮


《后汉书》卷五十八《传燮传》
傅燮字南容,北地灵州人也。本字幼起,慕南容三复白圭,乃易字焉。身长八尺,有威容。少师事太尉刘宽。再举孝廉。……后拜议郎。会西羌反,边章、韩遂作乱陇右,徵发天下,役赋无已。司徒崔烈以为宜弃凉州。诏会公卿百官,烈坚执先议。燮厉言曰:「斩司徒,天下乃安。」尚书郎杨赞奏燮廷辱大臣。帝以问燮。燮对曰:「昔冒顿至逆也,樊哙为上将,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愤激思奋,未失人臣之节,顾计当从与不耳,季布犹曰『哙可斩也』。今凉州天下要,国家藩卫。高祖初兴,使郦商别定陇右;世宗拓境,列置四郡,议者以为断匈奴右臂。今牧御失和,使一州叛逆,海内为之骚动,陛下卧不安寝。烈为宰相,不念为国思所以弭之之策,乃欲割弃一方万里之土,臣窃惑之。若使左衽之虏得居此地,士劲甲坚,因以为乱,此天下之至虑,社稷之深忧也。若烈不知之,是极蔽也;知而故言,是不忠也。」帝从燮议。由是朝廷重其方格,每公卿有缺,为众议所归。顷之,赵忠为车骑将军,诏忠论讨黄巾之功,执金吾甄举等谓忠曰:「傅南容前在东军,有功不侯,故天下失望。今将军亲当重任,宜进贤理屈,以副众心。」忠纳其言,遣弟城门校尉延致殷勤。延谓燮曰:「南容少荅我常侍,万户侯不足得也。」燮正色拒之曰:「遇与不,命也;有功不论,时也。傅燮岂求私赏哉!」忠愈怀恨,然惮其名,不敢害。权贵亦多疾之,是以不得留,出为汉阳太守。

例句

网今开傅燮,书旧识黄香。 杜牧 除官归京睦州雨霁

《漢語大詞典》:燮理
(1).协和治理。《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 孔 传:“和理阴阳。” 明 唐顺之 《观道士祈雨》诗之二:“巫舞商阳古有之,神灵风雨灌坛时。阴阳燮理输谁力?秪遣儿童颂法师。” 欧阳予倩 《桃花扇》第三幕第一场:“都是相爷燮理阴阳之功。”
(2).指宰相的政务。 唐 孟浩然 《和张丞相春朝对雪诗》:“不覩丰年瑞,焉知燮理才。”
《漢語大詞典》:调燮(調燮)
(1).犹言调和阴阳。古谓宰相能调和阴阳,治理国事,故以称宰相。 唐 颜舒 《刻漏赋》:“罢衣裳之颠倒,配皇极而调燮。” 宋 沈辽 《德相送荆公三诗用元韵戏为之》:“我昔造公室,公方任调燮。” 清 蒋士铨 《桂林霜·议恤》:“世掌丝纶,官居鼎鉉,中书惭任调燮。”
(2).调养;调理。 金 朱之才 《卧病有感二十韵》:“齿髮久已疏,又復失调燮。” 宋 陆游 《冬夜作短歌》:“衣裘视寒暖,日夜自调燮。” 清 朱之瑜 《与板矩书》之一:“臺兄英年畅遂,精研调燮之理,何为亦有此恙?”
《漢語大詞典》:燮调(燮調)
(1).协和,调理。 唐 黄滔 《祭右省李常侍洵》:“天子乃擢 王褒 为諫议,昇 孝若 於貂璫,前彰润色之功,后养燮调之业。” 宋 王禹偁 《和杨遂贺雨》:“燮调赖时相,感应由圣君。” 宋 周密 齐东野语·以赋罢相:“雨暘固自於天,感召岂无所主?儻燮调得人,则斯可有节。” 明 张居正 《谢免自陈疏》:“上不能燮调元化,佐明主以察璣衡;下不能振举宏纲,率群僚而修品式。”
(2).指宰相的政务。旧唐书·崔昭纬传:“擢於侍从之司,委以燮调之任。” 明 李东阳 《丙吉问牛》诗:“燮调知是三公职,只许当年 曲逆侯 。”
《國語辭典》:燮和  拼音:xiè hé
调和。南朝齐。王俭〈拜仪同三司章〉:「遂乃班同衮章,燮和台曜。」
《漢語大詞典》:燮谐(燮諧)
协调而使之和谐。陈书·高祖纪上:“以公调理阴阳,燮谐风雅。三灵允降,万国同和。” 唐 骆宾王 《上司刑太常伯启》:“综理玄风,燮谐元气。”
分類:协调和谐
《漢語大詞典》:燮赞(燮贊)
协调赞助。《梁书·王宏传》:“朕友于之至,家国兼情,方弘燮赞,仪刑列辟。”陈书·皇后传论:“若夫作儷天则,燮赞王化,则 宣太后 有其懿焉。” 唐 刘禹锡 《上宰相贺改元赦书状》:“此皆相公弼谐之道,燮赞之功。”
分類:协调赞助
《國語辭典》:燮友  拼音:xiè yǒu
性情婉柔和顺。《尚书。洪范》:「燮友柔克,沉潜刚克。」
分類:和顺
《漢語大詞典》:燮伐
协同征伐。 晋 陆云 《盛德颂》:“燮伐强 楚 ,至于 垓下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治戎燮伐,则声有洊雷之威。”
分類:协同征伐
《漢語大詞典》:燮燮
象声词。 晋 陶潜 《闲情赋》:“叶燮燮以去条,气凄凄而就寒。” 逯钦立 注:“燮燮,叶落声。”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之十四:“燮燮凉叶夺,戾戾颸风举。” 清 唐孙华 《题吴门范氏秋夜课子读书图》诗:“天高气泬寥,风叶鸣燮燮。”
分類:象声词
《漢語大詞典》:参燮(參燮)
协理。《隋书·苏威传》:“国之寳器,其在得贤,参燮台阶,具瞻斯允。”
分類:协理
《漢語大詞典》:燮定
犹安定。汉书·叙传下:“自昔 黄 唐 ,经略万国,燮定东西,疆理南北。”
分類:安定
《漢語大詞典》:调元(調元)
(1).谓调和阴阳,执掌大政。多用以指为宰相。 唐 李益 《述怀寄衡州令狐相公》诗:“调元方翼圣,轩盖忽言东。” 元 柳贯 《江浙行省左右司题名序》:“夫自建官以来,由是而调元揆路,执法南端者,代不乏人。” 清 唐孙华 《长椿寺拜瞻明慈圣李太后御容恭赋四十韵》:“调元归保傅,预政戒中涓。”
(2).调理元气。 李东阳 《孝宗皇帝御书赞》引 明孝宗 《静中吟一绝》:“习静调元养此身,此身无恙即天真。”红楼梦第八十回:“ 王一贴 道:‘若问我的膏药……内则调元补气,养荣卫,开胃口。’”
《漢語大詞典》:调元手(調元手)
指执掌大政,治理国家的人。 宋 唐庚 《内前行》:“明日化为甘雨来,官家唤作调元手。” 元 柳贯 《河南北水后民往往告饥胡安常以工部主事为其省员外郎赋赠识别》诗:“外廷亦用调元手,化地何殊宰相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