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予愁渺渺
 
愁予句
 
渺渺愁予
 
袅袅愁予


《楚辞补注》卷二〈九歌·湘夫人〉~64~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沅有芷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宋·洪兴祖补注:「眇眇,微貌。言神之降,望而不见,使我愁也。」
《苏轼文集》卷一〈赤壁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淩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馀音袅袅,若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高级汉语词典》:渺渺
水广阔无际的样子
《國語辭典》:渺渺  拼音:miǎo miǎo
辽阔而苍茫的样子。唐。刘长卿 平蕃曲三首之一:「渺渺戍烟孤,茫茫塞草枯。」元。汪宗臣蝶恋花。年去年来来去早〉词:「千里潇湘烟渺渺,不记彫梁,旧日恩多少。」
《國語辭典》:渺茫  拼音:miǎo máng
辽远而不易见。唐。白居易〈长恨歌〉:「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國語辭典》:浩渺  拼音:hào miǎo
广大辽阔的样子。唐。李益〈送归中丞使新罗册立吊祭〉诗:「浩渺风来远,虚明鸟去迟。」《三国演义》第一○○回:「无穷如天地,充实如太仓,浩渺如四海,眩曜如三光。」
《國語辭典》:渺然  拼音:miǎo rán
悠远。唐。赵嘏 江楼感旧诗:「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國語辭典》:缥渺(縹渺)  拼音:piǎo miǎo
高远飘忽,隐隐约约的样子。《西游记》第一一回:「太宗欣然从之,缥渺而去。」也作「缥缈」。
《國語辭典》:缥缈(縹緲)  拼音:piǎo miǎo
1.高远隐忽而不明。唐。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明。叶宪祖《易水寒》第二折:「缥缈层台,势凌空列星堪摘。」也作「漂渺」、「飘眇」、「飘渺」、「飘缈」、「瞟眇」、「缥眇」、「缥渺」。
2.声音清扬而长。《儒林外史》第三○回:「歌声缥缈,直入云霄。」也作「飘眇」。
《漢語大詞典》:渺漫
(1).广远;幽长。 唐 张九龄 《故刑部李尚书挽歌词》之三:“渺漫野中草,微茫空里烟。” 唐 高适 《东征赋》:“连山鬱其漭荡,大泽平乎渺漫。” 明 高濂 《玉簪记·会友》:“山深路渺漫,更板萝捫壁,直上层峦。”
(2).模糊;虚幻。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论》:“物无遁形,但或结于身,或播于事,交赊纷纶,显昧渺漫,熟覩其际哉。”《全元散曲·一枝花·香绵》:“梨云梦渺漫,柳絮春零乱。” 清 抟沙拙老 《闲处光阴》卷上:“《盘古坟诗》:‘名字虚无姓渺漫,当年谁与葬衣冠。’”
(3).稀少;消失。 唐 唐彦谦 《无题》诗之五:“谁知别易会应难,目断青鸞信渺漫。” 丁以布 《题三子游草次吹万见赠原韵》:“还应乐府歌《三妇》,六逸高风未渺漫。”
(4).犹渺茫。没有把握。 宋 苏轼 《再乞发运司应副浙西米状》:“目覩积水未退,下田因已没於深水,今岁必恐无望,而中上田亦自渺漫。”
《高级汉语词典》:渺漫
水流广远的样子
《國語辭典》:飘渺(飄渺)  拼音:piāo miǎo
又高又远、若隐若现的样子。也作「缥缈」。
《韵府拾遗 筱韵》:波渺
高观国词香暗度照影波渺
《國語辭典》:杳渺  拼音:yǎo miǎo
悠远的样子。唐。权德舆 杂言和常州李员外副使春日戏题诗一○首之四:「佳期远,相见少,试一望,魂杳渺。」也作「杳眇」。
分類:浩渺
《漢語大詞典》:云渺(雲渺)
高远貌。 宋 苏轼 《鹊桥仙·七夕》词:“ 緱山 仙子,高情云渺,不学牛騃女。” 宋 吴文英 《珍珠帘·春日客龟溪过贵人家隔墙闻箫鼓声疑是按舞伫立久之》词:“麟带压愁香,听舞簫云渺。”
《漢語大詞典》:渺莽
(1).烟波辽阔无际貌。 南朝 宋 鲍照 《望水》诗:“ 河伯 自矜大, 海若 沉渺莽。” 五代 张泌 《河传》词:“渺莽云水,惆悵暮帆,去程迢递。” 宋 叶适 《北村记》:“而来鸥去鸟,风帆浪楫,恣肆渺莽,不知其所穷。” 清 谭嗣同 《仁学》二一:“引稽天之泽,苏渺莽之原。”
(2).模糊不清楚貌。 宋 王安石 《梦黄吉甫》诗:“岁晚洲渚浄,水消烟渺莽。” 宋 苏轼 《和陶归园田居》之二:“春江有佳句,我醉堕渺莽。” 明 袁宏道 《登定州开元寺塔》诗之二:“我醉中山酒,兴衰渺莽间。”
《漢語大詞典》:渺冥
(1).渺远。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十:“苍苍渺冥,吾一夫区区之诚,安知必能尽达?”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海淀》:“閒身自与烟波愜,一棹还思入渺冥。” 陈三立 《由江入彭蠡次黄鲁直宫亭湖韵》:“四迷洲渚浸渺冥,群鸥丛雁纷相迎。”
(2).无凭据而不可信。 刘师培 文说第二:“推之 班固 《两京赋》、 左思 《三都赋》,言虽成理,事或渺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