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婆娑老子
 
老子婆娑

相关人物
陶侃


《晋书》卷六十六〈陶侃列传〉~778~
侃在军四十一载,雄毅有权,明悟善决断。自南陵迄于白帝数千里中,路不拾遗。苏峻之役,庾亮轻进失利。亮司马殷融诣侃谢曰:「将军为此,非融等所裁。」将军王章至,曰:「章自为之,将军不知也。」侃曰:「昔殷融为君子,王章为小人;今王章为君子,殷融为小人。」侃性纤密好问,颇类赵广汉。尝课诸营种柳,都尉夏施盗官柳植之于己门。侃后见,驻车问曰:「此是武昌西门前柳,何因盗来此种?」施惶怖谢罪。时武昌号为多士,殷浩、庾翼等皆为佐吏。侃每饮酒有定限,常欢有馀而限已竭,浩等劝更少进,侃悽怀良久曰:「年少曾有酒失,亡亲见约,故不敢踰。」议者以武昌北岸有邾城,宜分兵镇之。侃每不答,而言者不已,侃乃渡水猎,引将佐语之曰:「我所以设险而禦寇,正以长江耳。邾城隔在江北,内无所倚,外接群夷。夷中利深,晋人贪利,夷不堪命,必引寇虏,乃致祸之由,非禦寇也。且吴时此城乃三万兵守,今纵有兵守之,亦无益于江南。若羯虏有可乘之会,此又非所资也。」后庾亮戍之,果大败。季年怀止足之分,不与朝权。未亡一年,欲逊位归国,佐吏等苦留之。及疾笃,将归长沙,军资器仗牛马舟船皆有定簿,封印仓库,自加管钥,以付王愆期,然后登舟,朝野以为美谈。将出府门,顾谓愆期曰:「老子婆娑,正坐诸君辈。」
《國語辭典》:婆娑  拼音:pó suō
1.舞蹈的样子。《诗经。陈风。东门之枌》:「子仲之子,婆娑其下。」《儒林外史》第一一回:「嗅窗前寒梅数点,且任我俛仰以嬉;攀月中仙桂一枝,久让人婆娑而舞。」
2.盘旋、停留。《文选。宋玉。神女赋》:「既姽婳于幽静兮,又婆娑乎人间。」
3.阑珊、舒展。《北周。庾信。枯树赋》:「此树婆娑,生意尽矣。」
4.舒展。唐。姚合 游阳河岸诗:「醉时眠石上,肢体自婆娑。」
5.委婉曲折。《文选。王褒。洞箫赋》:「风鸿洞而不绝兮,优娆娆以婆娑。」
6.茂盛的样子。《尔雅。释木》「如松柏曰茂」句下晋。郭璞。注:「枝叶婆娑。」
7.泪光闪动的样子。如:「泪眼婆娑」。
《國語辭典》:娑婆  拼音:suō pó
意为能忍、堪忍、杂脍,谓在这个世界的众生要忍受各种苦和烦恼。译自胡语。指释迦牟尼佛所教化的世界,也就是我们这个世界。《悲华经》卷五:「善男子,未来之世过一恒河沙等阿僧祇劫,入第二恒河沙等阿僧只劫,后分之中,此佛世界当名『娑婆』。何因缘故名曰:『娑婆?』是诸众生忍受三毒及诸烦恼。」《西游记》第一二回:「入到寺里观看,真个是天朝大国,果胜娑婆,赛过只园舍卫,也不亚于上刹招提。」也作「索诃」。
分類:从容优游
《國語辭典》:娑婆世界  拼音:suō pó shì jiè
佛教称释迦牟尼佛所教化的世界。也就是我们所处的世界。参见「娑婆」条。
《國語辭典》:摩娑  拼音:mó suō
1.用手抚摩。北朝。无名氏〈琅琊王歌〉:「新买五尺刀,悬著中梁柱,一日三摩娑,剧于十五女。」《红楼梦》第二四回:「宝玉便把脸凑在脖项,闻那香油气,不住用手摩娑,其白腻不在袭人之下。」
2.摸索。《聊斋志异。卷一。狐嫁女》:「时值上弦,月色昏黄,门户可辨,摩娑数进,始抵后楼。」
《國語辭典》:摩挲  拼音:mó suō
抚摩揉搓。唐。韩愈〈石鼓歌〉:「牧童敲火牛砺角,谁复著手为摩挲。」《老残游记》第一四回:「亏得个老王妈在老奶奶身上尽自摩挲,忽然嚷道:『不要紧!心口里滚热的呢。』」
《國語辭典》:摩挲  拼音:mā sa
用手掌抚摩衣物,使其平贴。
《漢語大詞典》:娑罗(娑羅)
梵语的译音。植物名。即柳安。原产于 印度 、 东南亚 等地。常绿大乔木,木质优良。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娑罗:“ 盛弘之 《荆州记》曰:‘ 巴陵县 南有寺,僧房牀下,忽生一木,随生旬日,势凌轩栋。道人移房避之,木长便迟,但极晚秀。有外国沙门见之,名为娑罗也。’” 繆启愉 校释:“娑罗是龙脑香科的shorearobustaGaertn。其木材俗名柳安木,在 印度 等地是次于柚木的重要木材。其树脂可作沥青的代用品。”亦附会为七叶树或月中桂树。 宋 欧阳修 《定力院七叶木》:“ 伊 洛 多佳木,娑罗旧得名。常於佛家见,宜在月中生。”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娑罗树:“世俗多指言月中桂为娑罗树,不知所起。” 元 马祖常 《送华山隐之宗阳宫》诗:“高谈见明月,为我问娑罗。”
《漢語大詞典》:馺娑
(1). 汉 宫殿名。汉书·扬雄传上:“穿 昆明池 象 滇河 ,营 建章 、 凤闕 、 神明 、 馺娑 。” 颜师古 注:“殿名也。”三辅黄图·建章宫:“ 馺娑宫 。馺娑,马行疾貌。马行迅疾,一日之间遍宫中,言宫之大也。” 明 沈梦麟 《和邵山人》:“白头却忆观光日,曾赋 神明 与 馺娑 。”
(2).迅疾貌。 清 王夫之 《南岳赋》:“翩馺娑其归翰,盘容与而整翮。”
(3).众盛貌。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至 刘梦得 ,而后宏放出于天然,於以扬扢性情,馺娑景物,无不宛尔成章。”
《國語辭典》:娑娑  拼音:suō suō
松散、飞扬的样子。《文选。张衡。思玄赋》:「修初服之娑娑兮,长余佩之参参。」
《国语辞典》:娑罗树(娑罗树)  拼音:suō luó shù
植物名。龙脑香科娑罗树属,常绿乔木。高十馀丈,叶平滑而有光泽,呈长卵形,端尖,花淡黄色,成圆锥花序,萼及花瓣外有灰色较密刚毛。木材可供建筑及制作器具。原产印度。也作「沙罗树」。
《国语辞典》:老子婆娑  拼音:lǎo zǐ pó suō
婆娑,盘旋、徘徊。老子婆娑乃自言徘徊流连不去。《晋书。卷六六。列传。陶侃》:「将出府门,顾谓愆期曰:『老子婆娑,正坐诸君辈。』」宋。辛弃疾〈沁园春。有酒忘杯〉词:「徘徊久,问人间谁似,老子婆娑。」
《漢語大詞典》:娑婆诃(娑婆訶)
梵语译音。有吉祥、息灾等义。多见于佛教的真言之末。《大悲咒》:“波夜摩那娑婆訶。”参阅《秘藏记抄》卷五。
《漢語大詞典》:娑拖
体态轻盈、舒缓貌。《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三·读曲歌八》:“娑拖何处归,道逢播掿郎,口朱脱去尽,花釵復低昂。” 清 陈维嵩 《沁园春·三月三日尉氏道中作》词:“休凭弔,喜湔裙挑菜,士女娑拖。”
《漢語大詞典》:媻娑
见“ 婆娑 ”。
《國語辭典》:婆娑  拼音:pó suō
1.舞蹈的样子。《诗经。陈风。东门之枌》:「子仲之子,婆娑其下。」《儒林外史》第一一回:「嗅窗前寒梅数点,且任我俛仰以嬉;攀月中仙桂一枝,久让人婆娑而舞。」
2.盘旋、停留。《文选。宋玉。神女赋》:「既姽婳于幽静兮,又婆娑乎人间。」
3.阑珊、舒展。《北周。庾信。枯树赋》:「此树婆娑,生意尽矣。」
4.舒展。唐。姚合 游阳河岸诗:「醉时眠石上,肢体自婆娑。」
5.委婉曲折。《文选。王褒。洞箫赋》:「风鸿洞而不绝兮,优娆娆以婆娑。」
6.茂盛的样子。《尔雅。释木》「如松柏曰茂」句下晋。郭璞。注:「枝叶婆娑。」
7.泪光闪动的样子。如:「泪眼婆娑」。
《國語辭典》:逻娑(邏娑)  拼音:luó suō
地名。唐朝时吐蕃的都城,即今西藏的拉萨。也作「逻些」、「逻逤」。
《漢語大詞典》:娑盘(娑盤)
犹婆娑。舞貌。 三国 魏 曹植 《妾薄命行》:“主人起舞娑盘,能者穴触别端。” 黄节 注:“娑盘,媻娑也。倒言之以合韵。”
分類:婆娑
《漢語大詞典》:毵娑(毿娑)
垂拂纷披貌。
分類:纷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