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句因包含“禹迹”,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禹迹
徒骇河乾隆甲辰 清 · 弘历
 押纸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二
徒骇尚禹迹,今河弗道此。
辛丑河北决,其流二分酾。
南者入三湖辛丑青龙冈漫口水经东省金乡鱼台等处荡漾停淤汇归南阳昭阳微山三湖水色均已澄清,北者穿运矣。
幸因有徒骇,东流下如驶大河始漫之际分为二支南一支三湖南下北一支自赵王河至张穿运由大清河归海分泄不及者由徒骇马颊等河归海畅流下注势甚迅驶
运乃未致淤,旋总归南徙(漫水穿运之北一支原止十分之二又渐次澄清下注是以运河未致受黄水淤垫嗣因霜降后水势渐消北行一支旋即断流矣)
四千年以后不用备犹美。
禹功大哉,仰缅平成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