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句因包含“伯氏”,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伯氏
第 29 句因包含“舞兽”,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舞兽
第 32 句因包含“吹笙”,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吹笙
第 61 句因包含“埙篪”,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埙篪
第 61 句因包含“埙篪”,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埙篪
埙篪相须(以乐和同声然后致理为韵) 中唐 · 许尧佐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三十三
埙篪谓何同律吕兮相和
论功于众乐。孰有德同科
遂使手之足之。候清音屡舞
伯氏仲氏谐雅韵于升歌
疾徐共节。长短同旨。
肃雍一贯。伺戛击双起
为合雅而谐声。故殊形共理
然则大篪谐奏美矣德音之音。
鸣埙独闻。同乎以水济水
是故变通可象。节奏斯呈。
尔韵方舒。我则厉之以疾。
我音斯浊。尔必惩之或清。
苟同方而助化。故异气而成声。
可以发挥韶夏协赞和平
故得舞兽呈姿。岂系于拊石
嘉宾展礼不让吹笙
且埙资土以辨类。篪假成器
容质可以素心竹声可以涤烦志。
是则相从以和律。相因成事
洋洋而在听。谅醇醇自致
且彼鼓钟于宫。未足论乎异同
鸣琴自手。且何议乎先后
岂若宫商并奏。律吕相宣
五声不资繁细。应八佾无违折旋
乐则既尔。臣亦宜然
埙之得篪。载期于有辅。
臣之奉主。必致无偏
唱和之功备矣献替之道存焉。
故能振三代之风。合九成之乐。
彼众器之雕饰。此偫声之烦数
安足埙篪纯质。论声音清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