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1 句因包含“黼黻”,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黼黻
文事必有武备文事武备全才必兼。)1135年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八二、《梁溪集》卷四、《历代赋汇》卷四四 创作地点:福建省福州市
刑作教弼,文资武全。
两器兼用,乃一道当然
柔顺可行必须刚克
德礼不易允赖威权
原夫夹谷之盟,真儒相事
敌国素称于多诈,而上莫如自治
两君为好,虽事多献酬交错之文;
具官以从,必武有豫备不虞之志。
岂不以文待燮友,武惩奸回
惟无忘于经略,乃克致于怀来
勇不惧而仁不忧,固并推于达德
足昭而武足畏,盖有俟于全才
德以服人,义存禦侮。
有所济者,以威之克爱;
无能达者,以仁而不武
雅》歌吉甫,宜为宪于万邦
颂》美僖公,能昭格于烈祖。
下焉为臣,上焉为君。
不能文武之道何以久大之勋?
冠履圆方,载施佩玦之断;
黼黻辩义式彰火藻之文。
有国有家,惟仁惟义。
诞敷文德,宜克修于武备
所以六卿率属,出分乡遂之兵;
三时务农,隙讲蒐狩之利。
盖以治安之本,在于文武之兼。
相济火之于水,其相待之与盐。
劝赏畏刑,以阳舒阴惨
揆教奋卫,遂西被东渐
大哉武之于文,虽二而一。
藏于无用之用,盖以不必而必。
方今外患侵而中国微,安得文武全才,以股肱帝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