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治盛,四方教宣。
因性情之常理,达礼乐于敷天。
异世迭兴,即中和而默感;
斯民共适,通远近以皆然。
昔者人心尚隐于淳庞,世治未离乎简朴。
自圣时启迪,此化寖盛,故天理形见,夫人皆觉。
皇乎三代,斯时已极文明;
达在敷天,无往而非礼乐。
虽曰《夏》、《頀》、《武》之殊用,忠、质、文之异名。
岂无损益,俱曰□□之异;
虽异缀兆,均由心感之生。
以此周旋于斯世,亦其启发之真情。
自六七世之贤明,迭相制作;
使千百年之宇宙,相与流行。
观是时,万国玉帛,驩趍夏邑之朝;
百蛮歌颂,播在商涂之载。
朝廷非无仪而遍及江汉,齐晋亦有诗而不遗鄘邶。
虽是端均散于群心,而极盛无如于三代。
当年积累,大恢治具之繇;
与世周流,不见圣人之碍。
大抵人习于见理,则达理以甚易;
道可以合民,非强民而使同。
武夫非可肃,况在中林之地;
贱隶岂能文,唱成列国之风。
良由冠昏济济,闾里素习;
声教洋洋,朔南亦通。
惟圣化薰陶之无外,故斯民习熟于其中。
如奏《关雎》,虽乡人而亦用;
傥观宾蜡,知大道之为公。
盖上世蒉桴土鼓之希声,杯饮污樽而无体,童谣有乐情而未播于乐,耕逊亦礼意而未闻于礼。
于是学校羽籥,合众讽诵;
族党拜揖,习人孝弟。
凡昔时之壅窒未通,故今日之情文大启。
岂特升歌于庙,铿然此日之鼓鼗;
抑令酬酢于乡,蔼若当年之酒醴。
后世奏形雅乐,至卿士以未晓;
问及封禅,虽儒生而莫谈。
不思汉广之夫,知有周礼;
殷雷之妇,作歌召南。
以后儒之多识如彼,视古者之凡民有惭。
此且未达,况乎远覃。
以至野外何施,莫出鲁生之两;
军中自乐,何资唐舞之三。
盖自源流犹未远于圣人,溃裂已不容于天下。
陈非可归,且负器以归矣;
河不可入,有播鼗而入者。
于斯时也,上无宗主,礼乐逸于下而无所归,所谓涣散而非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