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对“高”在历代律诗中的例子:
- 不知人万里,时有燕双高。 唐·李商隐 迎寄韩鲁州
- 春随草木高低到,气并乾坤里外通。 南宋·曾丰 触目
- 竹里清飙泛,山高翠霭蒙。 宋·郭印 凌虚台
- 峰色两高紫,松阴九里清。 明·王世贞 送张幼于扶侍还越舅家因檀施诸寺
- 踏里娇儿方偃蹇,登高羸马怯间关。 明·陈献章 次韵吴献臣明府 其二
- 仙游洞府三千里,老恨青天九万高。 明·李江 山哀十首 其三
- 无路趋跄□佩里,停云迢递星辰高。 明·杭淮 紫岩刘太宰见寄牛首山之作惜余未游用韵道情 其一
- 二高峰顶三更日,七里滩声五月秋。 明·陆深 送熊元交使越
- 两高黛抹垂帘见,千里香吹合殿通。 明·何允泓 读岳忠武传四首(庚申岁) 其三
- 淡泊自明高士志,开诚犹使里人钦。 明·游朴 隆中半榻图成感述 其二
- 七里滩边残雪色,两高峰外暮潮声。 明·郑学醇 别唐使君
- 万里三游人不识,天高地迥我何征。 明·柳梦寅 题万柳庄
- 山好只疑行画里,滩危真觉泛槎高。 明·张弼 左江同鲁振之联句
- 峰色两高寒峭茜,波光十里翠萦盈。 清·彭孙遹 送张晴峰视学浙中 其一
- 烟树远平高岸草,风帆斜趁里湖船。 清·汪端光 淮阴道中
- 百里程非远,三高迹好论。 清·魏坤 送徐虹亭检讨南归
- 此是最高处,快观千里长。 清·弘历 妙高台
- 万里舟来万里客,最高楼上最高愁。 当代·伯昏子 夜宿上海金茂大厦
- 万里舟来万里客,最高楼上最高愁。 当代·伯昏子 夜宿上海金茂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