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对“蜀”在历代律诗中的例子:
- 前年坐蜀同樽俎,此日边淮独旆旌。 唐·薛能 寄唐州杨郎中
- 醉楼思蜀客,鯹市想淮鱼。 唐·薛能 秋雨
- 使入蜀川方在道,书传淮浦定何时。 南宋·陆游 霜夜二首 其一
- 如何方奏淮夷雅,又遣行歌蜀道难。 南宋·刘克庄 寄陈澈计议二首 其二
- 碑偿宿诺淮僧去,卷录新诗蜀使回。 南宋·陆游 入梅
- 波来全蜀白,树去两淮青。 南宋·杨万里 发杨港渡入交石夹四首 其四
- 马嘶淮祲恶,鹃叫蜀冤深。 南宋·刘克庄 癸卯上元即席次杨使君韵二首 其二
- 蜀口戍兵谁饱饭,淮头编户几安眠。 南宋·洪咨夔 次杨泸南以前区字韵送行 其一
- 汉淮赤地不知里,巴蜀青天更上头。 南宋·魏了翁 次王万里愁霖
- 未促相如归蜀道,翻令汲黯去淮阳。 宋·曾极 送真泉州
- 去蜀征帆轻渺渺,隔淮春树绿洄洄。 南宋·张孝章 题富览亭
- 双眼莫供淮地阔,一江不尽蜀波寒。 南宋·罗与之 黄鹤楼
- 曾芳草外思淮事,应海棠边念蜀游。 宋·李曾伯 右司周炳仲亦用韵并和以谢之
- 蜀兵未解星辰赤,淮哨将来日月黄。 南宋·章采 别鄂倅赵有孚
- 马卿谕蜀惟传檄,裴相平淮不□兵。 宋末元初·张伯淳 赠赵治中
- 七旬蜀道才通信,两月淮壖未解围。 南宋·程公许 腊月二十六日部宿雪甚登天官厅后亭子
- 蜀浪春肥浮棹急,淮云晓湿度江迟。 南宋·释居简 金山 其一
- 词臣旧奏平淮颂,里老今传谕蜀文。 南宋·方岳 赵制使宴吴宣参致语口号
- 风行魏蜀三分国,浪静江淮万里天。 南宋·刘过 上金陵章侍郎 其一
- 沃壤欲包淮甸尽,坚城犹抱蜀山回。 北宋·朱服 过庐州
- 珠腾甓社淮南冷,山折成都蜀道非。 北宋·邹浩 寄参寥 其二
- 淮水筮灵芳裔远,蜀江波与庆源通。 宋·张嵲 寿王苏州
- 偶从淝水经淮水,应对龟山忆蜀山。 北宋·彭汝砺 欲寄
- 淮县剧繁迎刃解,蜀边奸慝望风销。 宋·赵善括 挽韩漕直阁 其一
- 上连三蜀重,旁挟两淮趋。 宋·朱翌 宣城书怀
- 蜀关几犬豕,淮岸迩旌旗。 南宋·徐玑 记述二十韵为赵沂公作
- 浊流分蜀派,青色聚淮烟。 南宋·李石 舟次湖口追忆任明府
- 淮云收雨去,蜀鸟失春啼。 宋·董嗣杲 出德化门外
- 久流淮水远,喜见蜀山青。 北宋·彭汝砺 马上见蜀山
- 巴蜀连年哭,江淮几郡疮。 南宋·严羽 有感六首 其一
- 西行迷蜀道,北望黯淮边。 宋·章粲 别杨尊
- 全蜀增天险,长淮折犬戎。 南宋·楼钥 王敏肃公挽词 其一
- 江名天堑元通蜀,地入瓜洲始接淮。 元末明初·唐肃 抵瓜洲
- 木落江淮秋色老,山连巴蜀暮云多。 元末明初·蓝智 汉江晚望有怀蓝山伯兄
- 江声通巨蜀,云气尽长淮。 元末明初·刘崧 赠别李子翀之金陵七首 其七
- 留淮浑忘客,忆蜀尚浮家。 明末清初·施闰章 送巴江李朗仙暂归钟离
- 霁色曾窥淮海月,芳魂犹带蜀江云。 明·林大春 五草堂诗 其五 莲花草堂
- 江淮潮色无边白,楚蜀山光不断青。 明·唐之屏 登金山
- 千波已见淮流静,九折宁辞蜀道难。 明·胡应麟 送包稚升观察之蜀中
- 共喜文翁宜蜀郡,谁言长孺薄淮阳。 明·卢龙云 陈比部先生出守雷州寄怀二首 其一
- 斋阁诸生疑蜀郡,股肱二辅似淮阳。 明·欧大任 送胡比部之留都胡公前御史左迁司理量移今职 其三
- 从使淮阳尊汲黯,解令蜀郡化文翁。 明·郑真 送洪太守上任淮安
- 肯许文翁淹蜀郡,何曾长孺薄淮阳。 明·洪暹 送权景遇出牧洪阳 其一
- 为官不薄淮阳卧,遗爱应留蜀郡存。 明·崔演 奉赆顺天姜大临之行 其二
- 地控江淮入吴楚,水通巴蜀汇荆湘。 明·唐文凤 安庆城
- 秦淮柳暗摇深绿,巴蜀山高滴翠岚。 明·罗亨信 送周驿丞复职还夔州
- 汉室淮阳还去国,王尊蜀郡并驱车。 明·王慎中 送黄后溪守赣州
- 思君淮水月,携手蜀山春。 明·黎民表 寄李季常
- 讵是淮阳薄,其如蜀道难。 明·皇甫汸 冬宵柬子约
- 风流传蜀郡,政绩重淮阳。 明·胡应麟 卢使君追步隐侯作后八咏诗不佞次题倚和倚槛思民力 其七 倦游怀畎亩
- 淮阳移长孺,蜀郡待文翁。 明·胡应麟 送柳使君之南雄
- 粤蜀輶轩频得士,江淮草木尽知名。 清·林则徐 石梧五十初度八叠前韵寄祝 其二
- 蜀山还北向,淮水自南来。 清·介福 镇淮楼
- 淮南草木惊秋色,蜀国烽烟黯太空。 清末至民国·方守敦 壬申初冬,安庆晤纕衡,属题《旧京移居图》,即次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