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对“汉”在历代律诗中的例子:
- 银汉雪晴褰翠幕,清淮月影落金卮。 中唐·刘禹锡 罢郡归洛途次山阳留辞郭中丞使君
- 望高汉相东西阁,名重淮王大小山。 唐末·罗隐 暇日投钱尚父
- 汉君祠五帝,淮王礼八公。 初唐·杨炯 和辅先入昊天观星瞻
- 汉主存仙要,淮南爱道机。 初唐·崔融 和梁王众传张光禄是王子晋后身
- 久为汉吏知文法,当使淮人服教条。 北宋·王安石 送真州吴处厚使君
- 汉口船开催叠鼓,淮南帆落亚高桅。 南宋·陆游 舟中偶书
- 汉月楚星人去后,淮云蜀雨事何如。 南宋·叶茵 别曾源一
- 汉阳草树看来短,淮岸渔家淡欲无。 南宋·白玉蟾 武昌怀古十咏 其一 南楼
- 襄汉经营蚕路辟,江淮联络雁臣宾。 南宋·徐元杰 送郡守
- 汉使褰帷将命出,淮民挟纩被恩多。 南宋·吕声之 谢张漕荐剡
- 暂为淮人符剖竹,即归汉殿橐持荷。 南宋·赵蕃 送张真州大经
- 春风跃马汉南道,落日椎牛淮上村。 南宋·刘过 寄程鹏飞
- 十里即应归汉阙,一帆从此别淮山。 宋·韩驹 送俞仲宽赴宿倅
- 晓堂钟鼓修淮祀,古壁旌旗拥汉官。 宋·俞汝尚 过淮阴侯庙
- 疏傅退来光汉史,周公归已静淮夷。 北宋·韩琦 次韵谢宫师杜公惠诗庆富公为代
- 山断蜂腰盘汉表,水分燕尾入淮门。 南宋·崔敦礼 游龟山
- 汉水空滋楚,淮山不蔽吴。 南宋·周孚 兵定后寄仲时
- 粮运供淮饷,军行戍汉屯。 宋末元初·郑思肖 重题多景楼
- 汉月关山白,淮云草树苍。 南宋至元初·陈杰 初出大江移泊别浦
- 潮翻江汉转,地扼楚淮冲。 宋末元初·汪宗臣 金陵凤凰台
- 云连淮树暗,月透汉营空。 宋·董嗣杲 舟泊蕲城下
- 荐酒蒸淮枣,烹鱼糁汉椒。 宋·董嗣杲 独客二首 其二
- 水别东流汉,山横北过淮。 南宋·周弼 村市
- 毓秀舒淮水,飞声出汉廷。 南宋·赵蕃 魏辰州生日
- 汉后前釐席,淮王重报书。 北宋·胡宿 岁晚禁直呈承旨侍郎同院五学士
- 春风草长淮阳路,落日云埋汉帝祠。 金·珠赫邃 书怀
- 退之偶入淮西幕,子美闲垂汉上纶。 元末明初·谢肃 和朱质夫见寄
- 江淮故道苍烟外,楚汉孤城落照边。 元·成廷圭 送毛自得北游
- 襄汉儿童知勇力,江淮草木识威风。 元·张浚明 送表兄从戎
- 桂醑秦淮夕,兰桡江汉秋。 元末明初·黄哲 赠白守中之湖广
- 云汉星疏晓,江淮月落寒。 元末明初·王逢 寄黄仲瑱山长
- 关山孤汉月,草木惨淮烟。 元末明初·王逢 送黄黼成章还颍上别业兼示其弟黻
- 河汉张骞入,江淮刘晏回。 元末明初·刘崧 赠定参政自南海抽分还省三十韵
- 淮王上客能词赋,汉使甘泉奉玺书。 明·王世贞 送亢子益太史使饶州淮府
- 淮南客赋云为树,汉署鸿归月似霜。 明·王世贞 答茂秦
- 桂树云生淮海壮,金茎月出汉台孤。 明·王世贞 送扬州李太史丈请急省觐
- 忽有寸珠来汉浦,居然丛桂隐淮王。 明·王世贞 舍弟自均州城楼别后道寄二诗有感辄和 其二 答匡南镇国兼戏寄其甥彭先辈
- 迢遥汉苑金茎露,零落淮南桂树枝。 明·王世贞 挽尚玺丞李君
- 时凭汉阁青藜杖,不读淮王鸿宝言。 明·王世贞 赠南阳孔炎王孙
- 汉法自应裁大尾,淮南何意袖金锤。 明·袁宏道 郡人来言楚事久未得旨感赋 其一
- 淮山桂树悬乡月,汉节梅花照客星。 明·杨慎 雪后曾前溪宪副夜过
- 岂有满庭持汉节,终无个士死淮南。 明·徐渭 孙忠烈公挽章
- 还童岂必惊淮苑,祭酒应能壮汉家。 明末清初·屈大均 辛未元日作 其六
- 汉家循吏旧有传,淮南小山谁制文。 明·李东阳 吴御史父封君挽诗
- 帆开蟹稻淮河壮,袖拂龙鳞汉网宽。 明末清初·龚鼎孳 黄兰岩评事以言事谪官暂返淮阴
- 淮水尚沈龙虎气,汉津犹隔斗箕槎。 明末清初·钱谦益 后秋兴八首九月初二日,泛舟吴门而作 其二
- 芝草方逃汉,鲈鱼不上淮。 明末清初·屈大均 松江春日张带三老丈招同修来先生宴集分得九佳灯下同赋明日既返棹金陵书此并以为别求正时庚申二月四日
- 众自淮阳薄,吾犹汉署惭。 明·王世贞 春日言怀
- 地盘淮海壮,天拥汉陵长。 明·李梦阳 再送白帅
- 此去栖淮曲,何时入汉京。 明·何景明 送张子行
- 极知霄汉风云会,不耐江淮去住情。 明末清初·朴㳽 送振甫还朝
- 淮水建瓴嗟下邑,汉家沉璧护诸陵。 明·区大相 行至淮阴会有勘河之役感赋
- 甘同汉将全疏勒,敢拟淮兵捷顺昌。 明·李睟光 又叠 其三 自咏
- 亦知汉主多骁将,不及淮阴一钓夫。 明末·梁以壮 留侯授剑图
- 曾从江汉题鹦鹉,更渡秦淮咏凤凰。 明·汪道昆 再赠虎臣兼呈思善
- 汉署昔题金马赋,淮南秋问桂花枝。 明·宗臣 送人南归
- 宾筵漫赋淮山桂,使橐聊携汉署香。 明·于慎行 送萧玄圃太史册封淮藩
- 解缆君从淮濑上,呼舟我向汉京回。 明末清初·赵复阳 舟中。次洪元九送余韵
- 裴公业盛平淮日,召伯功尊咏汉年。 明·尹台 寿大司马李公六十
- 汉将岂能留甲帐,淮夷那复赂南金。 明·陶益 粤台怀古
- 御气夹城通汉阙,河流到海亘淮天。 明·郑真 游棋盘石
- 谁言枳橘逾淮异,始信辛夷入汉同。 明·洪贵达 奉教。次匪懈堂四十八咏韵 其三 日本踯躅
- 勤王敢在汾淮后,恋阙真随江汉东。 明·王守仁 鄱阳战捷
- 汉武瓶砂还捕蝎,淮南拌豆欲驱蝇。 明·夏良胜 午日观舟
- 桂枝似向淮岩出,纨扇疑从汉苑归。 明·黄佐 扬历岩醉后咏月
- 望家直与淮流下,倚棹回看汉苑中。 明·黄廷用 送王太史尧衢省觐
- 丛桂正含淮海色,明珠谁抱汉宫愁。 明·阙名 送杨肖韩计郭谪判两淮
- 留人初揽淮南桂,奉使还乘汉水槎。 明·梁储 送陈亚卿册封
- 木落淮南空老大,花开汉苑几登临。 明·黎民表 九日舍弟惟和自公署回共酌
- 珠缀偶从淮树望,玉鳞先傍汉宫飞。 明·欧大任 元日雪晴
- 校书汉代题中垒,奏雅淮南号小山。 明·欧大任 饮朱同伯匡南草堂
- 汉使风云千骑下,淮王宾客八公来。 明·欧大任 送齐黄门惟良册封淮府
- 视师裴相行淮甸,筹国留侯入汉京。 明·欧大任 送大司马张公自浙中应召还朝二首 其二
- 汉署常纡绂,淮流自理缗。 明末清初·毛奇龄 丘大参年伯七十初度
- 丛桂迷淮甸,长杨识汉才。 明·宗臣 怀顾二丈
- 天和淮甸雨,邑古汉家封。 明·浦源 送师侯镇六安
- 诗书维汉鼎,柱石奠淮濆。 明·黎民表 谒董子祠
- 黯淡迷淮甸,微茫接汉津。 明·谢缙 赋得凤台烟树送客
- 汉江元入楚,淮树半侵吴。 明·郑珞 度江寄怀诸侄
- 湖水通淮直,庐峰逼汉连。 明末清初·释函是 送严天莫入京谒选
- 汉署空留滞,淮南肯见招。 明·林大春 送萧上舍游太学南归
- 菰蒲淮水际,松桧汉年馀。 明·范言 酬贾实斋宪副
- 日月开淮甸,山川入汉陵。 明·区大相 晓渡临淮河
- 泗水淮原会,江流汉亦宗。 明·杨起元 别泗州学正王乡丈
- 去汉终持节,平淮始建牙。 明·王弘诲 春雪
- 平淮力赞惟裴相,佐汉功成首酂侯。 清·赵翼 春和相公四十寿诗 其二
- 至今别恨牵淮水,从古清阴荫汉宫。 清末·许南英 杨花五首,和沈琛笙大使原韵 其一
- 江淮远带真屏幛,楚汉交争古奕棋。 清·程恩泽 彭城 其一
- 如山案理淮南狱,匝月襟题汉上诗。 清·洪亮吉 汉江舟中谒座师杜凝台先生时奉使自湖南回复奉谕旨至武昌谳狱率上二律 其二
- 鹬蚌乡邻争楚汉,龙蛇川陆徙河淮。 清末民国初·易顺鼎 徐州登览有作
- 汉代麒麟非有望,淮南鸡犬亦无缘。 清·申晸 偶阅长庆集。有男儿生世不作公侯。当作神仙之语。戏赋一律
- 汉家草草夷人族,淮水沄沄荡古魂。 清·盛乐 上韩侯钧台以诗投淮水吊之
- 八公丹表淮王起,三岛黄云汉使旋。 清末至民国·张鸿 游仙 其二
- 清澜翻自汉,浊酒倒如淮。 清·桑调元 太白亭
- 橘失踰淮性,匏愆渡汉期。 清·朱景英 十月廿四日伯卿招饮即席有赠 其二
- 苍莽江淮近,消沈楚汉俱。 清·宋荦 㟃峿
- 楚汉千山路,江淮六月程。 清·吴绮 送硕林归徐州 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