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知”对“自觉”在历代律诗中的例子:
- 月圆自觉离天网,功满方知出地罗。 中唐·吕岩 七言 其四十二
- 自觉勋名薄,方知道义尊。 唐初·王绩 春庄走笔
- 自觉生如寄,方知世若浮。 唐初·王绩 泛船河上
- 今日方知命,前身自觉非。 唐·刘商 春日卧病
- 强吟自觉诗无料,少饮方知酒有觞。 明·区越 诞日和曾鹤林 其一
- 时违自觉君恩远,客久方知世路难。 明·陈鹤 武林答张文东见过
- 胸中自觉无闲气,眼底方知有坦途。 明·高敬命 赠白彰卿
- 自觉精神长,方知宇宙全。 明·金宗直 七月初一日。病剧复苏。初三日。热退 其四
- 身轻自觉登探易,诗好方知景物奇。 清·李夏镇 八月十一日。趁晓将发。池吏引而南。逆走五里。至于三釜落。赏龙渊及瀑川。渊深无底。山左右皆大石。周视无罅隙。而其高数百尺。势抱龙渊如屏焉。瀑挂其上。屈折如奔龙之势者三四丈。仍直下数十丈。流沫飞珠之状。李谪仙庐山诗。已言之详。今不复论。其上数寻。即为中渊。渊仅十馀抱。而四面滑净。其状若剖大瓮。水渟其中。古今未有测其深浅者。中瀑落于此。亦不下二三丈。又其上数丈许。上渊在焉。渊之大不能七八抱。而深又加焉。瀑落四五丈。而两派相交如绳索焉。两边苔滑。人不敢着足。但望其深黑之色而已。未或近觌。统而言之。上中下三渊。其势相连。不甚相远。且并两畔青壁。全是一石。而孔窍之为三奇观。造物者意果难测识也。最下渊之底稍近右而横视。有穴其傍。有大爪痕。俗传神龙所着而游戏处云。又言时有电雾。每年接于朴渊。无乃两地神物。或与之往来耶。吁可怪也。余同两从兄书名于壁。仍记以诗 其二
- 归农自觉谋身拙,辞禄方知与世疏。 清·李夏坤 即事书怀
- 源长自觉流声远,内积方知外物轻。 清·沈錥 次晦甫 其二
- 閒来自觉怡情得,行处方知引步宽。 清·沈錥 又次门字韵 其六
- 方知身已远,自觉梦犹寒。 清·金寿兴 渡江野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