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楼阁枕山腰,十月梅花笛里飘。
江绕孤城横大别②,秋残芳草问前朝③。
玄都再入桃先种④,石镜曾窥迹未遥⑤。
俯尽中原成感慨,兵戈群盗几时销⑥。
【校注】 (1)金宗师:即金学曾。学曾以按察副使主持学政,故称藩参。 (2)大别:大别山。 (3)前朝:指崔颢诗“芳草萋萋鹦鹉洲”。 (4)玄都:刘禹锡《再游玄都观》序云:“余贞元二十一年为屯田员外郎时,此观未有花。是岁出牧连州(广东连县),寻贬朗州司马。居十年,召至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红霞,遂有前篇(谓《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以志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今十有四年,复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观,荡然无复一树,惟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时大和二年三月。”诗曰:“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此处指黄鹤楼附近仙桃岭。 (5)石镜:原黄鹤楼后有石如镜,曰石镜亭。《方舆胜览》卷二十八“石镜亭”:“在黄鹤楼西,临崖有石如镜,为西日所照,则炯然发光。” (6)此句后原注:“时有东西之警。”《明史·神宗纪》:“(万历)九年春正月庚午,敕边臣备警。” 金学曾有《同郭美秩、任白甫、梅伯阳诸孝廉登黄鹤楼》诗,本诗作于同时。诗首联写鹤楼,以李白诗点时令;颔联写登鹤楼所见武昌城形胜:江绕其周,山横其前,鹦鹉洲上,芳草秋残,引起吊古之情;颈联以刘禹锡诗为喻,叙重游黄鹤楼仙桃岭、石镜亭诸古迹所感;尾联推开,感慨中原兵戈不息,国势日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