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难弟之兄,义笃鸰原同御侮;
寓嘉言于教,泽遗鲲峤有传薪。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查良钊(?—1982),字勉仲。南开中学毕业。民国7年(1918)赴美,留学于芝加哥大学教育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研究部。民国26年(1937)抗战爆发,以教育部参事、赈务委员会专员身份,办理北方战区青年学生救济事宜。民国27年(1938)在西安收容战区中学生1700余人,亲自率领由凤翔步行至天水,创办国立第五中学。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兼训导长。抗战胜利后,任昆明师范学院院长。1949年赴印度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成人教育会议。1950年应邀任德里大学中央教育研究院客座教授。1954年到台湾,任台湾大学教授兼训导长,以及侨生辅导委员会主任,并担任“考试院”考试委员。1982年,病逝于台北。
为难弟之兄:查良钊先生也是现代武侠小说大家“金庸”(查良镛)和近代诗人“穆旦”(查良铮)的族兄,其中查良钊曾与“穆旦”共同在西南联大出任教职,前者为西南联大师范学院教授兼联大训导长,后者当时为一位年轻的青年助教,在学生中颇有影响,时人常将二人混淆。故此处难弟应为查良铮。
鸰原:谓兄弟友爱。
鲲峤:指台湾。
笺:穆旦(查良铮)为中国近代“九叶诗派”的领航人物,致力于白话现代主义诗歌的创作。穆旦卒于1977年。成氏创作此联时,应尚不知穆旦逝世消息,其兄弟二人远隔千里,只得泉下重会。今人读之,唯叹奈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