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句因包含“青箱,家”,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青箱
挽洪立法委员炎秋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绛帐树清声,人望所归,遂以谠言参国是;
青箱承旧业,父书能读,固知文学本家传。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作者原注】十年前,识炎秋教授于高闱阅卷之时,承以其尊翁弃生先生骈体文见贻,风格雅近北江,真可谓海东麟凤也。
洪炎秋(1899——1980),原名槱,字炎秋,笔名苏芸,台湾早期作家。192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两年后升入本科教育系,1929年毕业。在北大求学的洪炎秋受教于沈尹默、朱希祖、周作人等,毕业论文〈日本帝国主义下的台湾教育},发表于商务出版《教育杂志》第二十三卷第九号,是少数北京大学毕业且在该校任教的台湾人,极力鼓吹「大学教育应为全民开放」与「用人为贤」之主张。光复之前在北大及北师大教书。1946年6月返台,先后在省立台湾师范学院(今师范大学)任教,后调为台中师范学校(今台中师范学院)校长。二二八事变时,曾遭受波及,旋获政府特赦。1948年8月任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1948年10月主办《国语日报》创刊。洪先生长期任职国语日报社达三十余年之久。1969年起担任立法委员。1980年3月14日,因脑溢血病逝于台大医院,享年82岁。
绛帐:指师门、讲席之敬称。典出《后汉书》卷六十上〈马融列传上}。
谠言:正直之言,慷慨之言。《汉书》新注卷一百·叙传第七十:“上乃喟然叹曰:‘吾久不见班生,今日复闻谠言!’”
国是:国家大计。犹言国事。 汉刘向《新序·杂事》二:“愿相国与诸侯士大夫共定国是,寡人岂敢以褊国骄民哉!”
青箱:《宋书·王淮之传》:“曾祖彪之,尚书令。……彪之博闻多识,练悉朝仪。自是家世相传,并谙江左旧事,缄之青箱。世人谓之王氏青箱学。”后为世传家学之典。
父书能读:洪出身台湾鹿港世家,名秀才洪弃生之子,自幼受父亲影响,汉文根基相当札实。
高闱:此处应是对考场、试院的称谓。
尊翁弃生先生:洪弃生(1866~1928),台湾著名古典诗人,谱名攀桂,学名一枝,字月樵。
北江: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祖籍安徽歙县。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
笺:李篁仙挽欧阳太宜人 联:
有子能读父书,当禁署挥毫,荻管谅怀前日苦;
将母尚劳王事,正乡闾养志,菊篱惊报朔风寒。
洪炎秋(1899——1980),原名槱,字炎秋,笔名苏芸,台湾早期作家。192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两年后升入本科教育系,1929年毕业。在北大求学的洪炎秋受教于沈尹默、朱希祖、周作人等,毕业论文〈日本帝国主义下的台湾教育},发表于商务出版《教育杂志》第二十三卷第九号,是少数北京大学毕业且在该校任教的台湾人,极力鼓吹「大学教育应为全民开放」与「用人为贤」之主张。光复之前在北大及北师大教书。1946年6月返台,先后在省立台湾师范学院(今师范大学)任教,后调为台中师范学校(今台中师范学院)校长。二二八事变时,曾遭受波及,旋获政府特赦。1948年8月任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1948年10月主办《国语日报》创刊。洪先生长期任职国语日报社达三十余年之久。1969年起担任立法委员。1980年3月14日,因脑溢血病逝于台大医院,享年82岁。
绛帐:指师门、讲席之敬称。典出《后汉书》卷六十上〈马融列传上}。
谠言:正直之言,慷慨之言。《汉书》新注卷一百·叙传第七十:“上乃喟然叹曰:‘吾久不见班生,今日复闻谠言!’”
国是:国家大计。犹言国事。 汉刘向《新序·杂事》二:“愿相国与诸侯士大夫共定国是,寡人岂敢以褊国骄民哉!”
青箱:《宋书·王淮之传》:“曾祖彪之,尚书令。……彪之博闻多识,练悉朝仪。自是家世相传,并谙江左旧事,缄之青箱。世人谓之王氏青箱学。”后为世传家学之典。
父书能读:洪出身台湾鹿港世家,名秀才洪弃生之子,自幼受父亲影响,汉文根基相当札实。
高闱:此处应是对考场、试院的称谓。
尊翁弃生先生:洪弃生(1866~1928),台湾著名古典诗人,谱名攀桂,学名一枝,字月樵。
北江: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祖籍安徽歙县。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
笺:李篁仙挽欧阳太宜人 联:
有子能读父书,当禁署挥毫,荻管谅怀前日苦;
将母尚劳王事,正乡闾养志,菊篱惊报朔风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