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世枣梨光,朝杖宜尊人八十;
当春桃李盛,公门早铸士三千。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萨孟武(1897——1985.4.13),名本炎,字孟武,福建福州人,现代台湾法学家。1913年春赴日本留学,先后在东京成城中学、第一高等学校预科、东京帝国大学读书。1924年回国,以译书撰文为生,兼在大夏大学任教。后主编《孤军》杂志,并与曾琦发起创刊《醒狮周报》。1927年4月加入中国国民党,先后在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南京陆军军官学校政治部任职。后任《新生命杂志》主编。1930年起先后在南京中央政治学校大学部、中央政治大学等校任教。1932年与杨公达、梅思平等人创办《时代公论》周刊。1936年任考试院高考典试委员。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在广州大学、岭南大学、中山大学、广西大学讲学。抗战胜利后,任中山大学法学院院长兼教授。1947年当选为立法院候补委员。1948年秋去台湾,任台湾大学法学院院长兼政治系教授。1958年任“立法院”立法委员。著有:《中国社会政治史》《孟武随笔》等。译有《国家论》《社会主义社会学》等。
枣梨:旧时多用梨木、枣木刻版印书,故以梨枣为书版的代称。 明沈德符《国学刻书》:“若付梨枣,更岂易言?”
朝杖:同杖朝,指男子80岁。”
笺:清代黄钺贺王懿修八十寿联:
谢恩孙代趋朝杖;
上寿儿归听讲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