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句因包含“尾闾”,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尾闾
第 33 句因包含“山骨”,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山骨
高堰工有作乾隆丁丑 清 · 弘历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七十一
癸酉秋之月,沴气江南
浊黄潦日增清淮涨复添。
清口不能畅,五坝尾闾渰。
而何胶柱者,前议持愈严。
天然坝弗启,为虑下河渐。
究之乃大溃,匪爱■(宀𠮷)倍兼。
高宝危城郭,兴盐坏闾阎
上下两俱败,何有脩防谙。
其时复决,夺溜浑波淹。
不亟事堵筑,将虑洪泽(叶)
岌岌数丈堰,水连堰面涵。
亿万淮扬民,殆哉奚忍谈。
立命重臣往,分任各勉担是秋洪湖涨决高邮二闸黄河复决铜山南徙特命舒赫德刘统勋往来董率堵筑)
茭楗莫惜费,齐郑助料佥(在工物料皆命山东河南转输速济)
其冬乃合龙同日达奏函二闸铜山均以腊月十二日合龙同日奏至)
善后慎在兹,渗漏可视凡。
培高斲山骨,取固灌米泔
因工赈灾馀,庶民来畚杴。
阅岁绩乃奏,缓急庶可(叶)
崇墉临视咨度停巡骖。
终无永逸策,忸怩惟益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