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句因包含“寒蝉”,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寒蝉
第 7 句因包含“鼓吹,两部蛙”,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两部鼓吹
第 17 句因包含“伯牙,琴,钟期”,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伯牙琴
第 19 句因包含“天籁”,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天籁
第 22 句因包含“坐忘”,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坐忘
第 7 句因包含“鼓吹,两部蛙”,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两部鼓吹
第 17 句因包含“伯牙,琴,钟期”,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伯牙琴
第 19 句因包含“天籁”,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天籁
第 22 句因包含“坐忘”,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坐忘
蝉听轩为常州谢同知题 明 · 丘浚
世间何物声最清,秋高嘒嘒寒蝉鸣。
常州别驾日无事,公馀徙倚轩前听。
物声妙与人心合,声入心通无限乐。
鼓吹何须两部蛙,凄清绝似三更鹤。
初闻一声如拨弦,含商转羽如有言。
一声未已一声续,千声万声断复连。
夕阳欲下雨初霁,树影不摇风细细。
奏出千腔雅乐声,带得九秋玄露气。
有如伯牙鼓瑶琴,钟期听音知其心。
又如南郭闻天籁,至理在心不在音。
天机气到自然应,隐几坐忘真听莹。
承蜩手与此耳同,用志不分神乃定。
忽然飞去君不知,目中彷佛常垂緌。
声残响绝寂无有,但见委蜕黏高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