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句因包含“靖节”,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元亮
第 2 句因包含“柴桑”,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柴桑
第 3 句因包含“三宿”,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三宿
第 5 句因包含“晏子,居”,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晏子居
第 6 句因包含“刘伶”,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刘伶
第 2 句因包含“柴桑”,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柴桑
第 3 句因包含“三宿”,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三宿
第 5 句因包含“晏子,居”,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晏子居
第 6 句因包含“刘伶”,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刘伶
和蟫窟棉兰移居韵(此诗收于林景仁《林小眉三草》、连雅堂《台湾诗荟》。编者按:题作《和叠移居均答公愚即以送行》) 其一 清末民国初 · 施士洁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出处:收于施士洁《后苏龛诗钞》。此诗收于林景仁《林小眉三草》、连雅堂《台湾诗荟》。
移帑靖节且休论,那有柴桑避俗喧。
阅世浮屠三宿地,可儿学究几家村。
不应晏子仍居市,其奈刘伶既入裈(《林小眉三草》作「禅」,误,以下叠韵均作「裈」。台湾风物杂志社,1974年六月,页十八之八。)。
犵鸟蛮花此间乐,故山啼杀秭归魂(施懿琳编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