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句因包含“管鲍”,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管鲍
第 4 句因包含“及肩,墙”,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及肩墙
第 5 句因包含“老骥,伏枥”,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老骥伏枥
第 13 句因包含“三径,荒”,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三径荒
第 15 句因包含“短绠”,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短绠
第 19 句因包含“桑榆”,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桑榆
第 21 句因包含“学稼”,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学稼
第 23 句因包含“五鼎,食”,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五鼎食
第 25 句因包含“卜筑”,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卜筑
第 4 句因包含“及肩,墙”,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及肩墙
第 5 句因包含“老骥,伏枥”,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老骥伏枥
第 13 句因包含“三径,荒”,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三径荒
第 15 句因包含“短绠”,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短绠
第 19 句因包含“桑榆”,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桑榆
第 21 句因包含“学稼”,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学稼
第 23 句因包含“五鼎,食”,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五鼎食
第 25 句因包含“卜筑”,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卜筑
和叔宽赠李方叔 北宋 · 苏过
押词韵第七部 创作地点: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管鲍死已久,交情云雨翻。
平生我知子,窥见墙及肩。
老骥叹伏枥,壮士悲暮年。
百金空鬻技,未分齿发殚。
哀哉兔丝蔓,生理寄所缠。
君看秋风至,扫荡何时安。
谁令三径荒,投老食屡艰。
短绠谩自持,欲引百尺泉。
造物不我私,同彼草木繁。
不求桑榆暖,乃慕松桂寒。
学稼虽可贱,乐志良独难。
当观五鼎食,不异瓢与箪。
卜筑愿俱栖,勿学鸡相连。
作诗置坐右,勉视后者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