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句因包含“隐居,求志”,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隐居求志
第 3 句因包含“帝力”,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帝力
第 7 句因包含“万乘”,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万乘
第 8 句因包含“子陵”,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严家
第 8 句因包含“子陵”,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严光
第 12 句因包含“莘野”,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莘野
第 12 句因包含“伊尹”,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伊尹
第 16 句因包含“渔父”,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渔父
第 36 句因包含“驷马,高车”,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驷马高车
第 36 句因包含“高车,驷马”,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高车驷马
第 3 句因包含“帝力”,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帝力
第 7 句因包含“万乘”,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万乘
第 8 句因包含“子陵”,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严家
第 8 句因包含“子陵”,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严光
第 12 句因包含“莘野”,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莘野
第 12 句因包含“伊尹”,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伊尹
第 16 句因包含“渔父”,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渔父
第 36 句因包含“驷马,高车”,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驷马高车
第 36 句因包含“高车,驷马”,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高车驷马
题叶叔亨南溪耕隐 明 · 李辕
隐居求志随所乐,不在渔樵即耕凿。
耕凿能忘帝力深,渔樵不计生意薄。
古人隐名还隐身,纷华盛丽如浮尘。
尊居万乘不可屈,子陵当年耕富春。
今人名隐身不隐,与世驱驰日矛盾。
遂令馀子皆沾名,莘野畴能继伊尹。
华溪忽见耕隐翁,豁我磊落之吟胸。
韬光屏迹能谢俗,但与渔父心相同。
日长耕罢田头坐,正值香花吹雨过。
远村绿树班鸠鸣,近岸青莎黄犊卧。
大耕小耨工不亏,冰青烧土呼群儿。
儿来不惰翁乃喜,坐见禾黍秋离离。
耕隐翁非徒稼穑,由来种田兼种德。
种田必期仓廪丰,种德须当子孙获。
伟哉公之上世叶水心,文章道德光于今。
耳孙奕叶继前美,屣脱富贵归山林。
我今趣装趋上国,回首田园有愧色。
安得同耕陇亩间,驷马高车复何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