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句因包含“王粲”,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王粲
第 5 句因包含“登楼,赋”,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登楼赋
第 9 句因包含“乌府”,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乌府
第 12 句因包含“簪笔”,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簪笔
第 15 句因包含“一鸣”,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一鸣
第 23 句因包含“皂囊”,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皂囊
第 23 句因包含“白简”,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白简
第 24 句因包含“遗珠”,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遗珠
第 26 句因包含“东观”,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东观
第 27 句因包含“子渊”,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子渊
王知事迁台架阁 元末明初 · 杨维桢
 押词韵第七部
河间王郎后王粲文采风流奇干
十年挟策子学博士先生此邻县。
登楼作赋少追骚,六代同风糜烂
孰知王郎气骨高,声处箴官执□弹。
大朝陈署乌府三语从容五行雁。
案头可但成书簪笔□□曾坐旦。
浙河以西风纪难,官寺狼残民久散。
定应敷奏一鸣汤,未数威棱三斗炭。
且令风裁徒事幕,三尺持平石贯
喜见清□出冰雪,又送文溪入秋汉。
南端文法检详架阁名官主辩
皂囊白简不敢咨,如守遗珠剑空盼。
九重关内急群言天子英明东观
寄语西来王子渊,早颂贤臣台谏
谏章前一东南,且为盐租发长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