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 句因包含“瓜瓞,绵绵”,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瓜瓞绵绵
第 27、29 句因包含“首阳,孤竹,人”,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首阳
第 55 句因包含“劬劳”,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劬劳
第 61、68 句因包含“仲父”,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仲父
第 62 句因包含“能诗”,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能诗
第 95 句因包含“孔,孟”,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孔孟
第 97 句因包含“邹书”,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邹书
第 105 句因包含“狂狷”,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狂狷
第 145 句因包含“桥山”,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桥山
第 196 句因包含“鳌山”,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鳌山
第 207 句因包含“子夏”,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子夏
第 214 句因包含“怒,切齿”,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怒切齿
第 253 句因包含“鸰原”,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鸰原
第 257 句因包含“金鸡”,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金鸡
第 278 句因包含“固穷”,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固穷
第 328 句因包含“糟糠”,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糟糠
第 339 句因包含“子路”,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子路
第 340 句因包含“贫,负米”,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负米
第 349 句因包含“渊明”,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元亮
第 381 句因包含“井观”,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井观
第 389 句因包含“小人,儒”,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小人儒
第 405 句因包含“畏,后生”,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畏后生
第 411 句因包含“画虎,不成”,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画虎不成
第 412 句因包含“包羞”,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包羞
第 27、29 句因包含“首阳,孤竹,人”,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首阳
第 55 句因包含“劬劳”,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劬劳
第 61、68 句因包含“仲父”,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仲父
第 62 句因包含“能诗”,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能诗
第 95 句因包含“孔,孟”,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孔孟
第 97 句因包含“邹书”,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邹书
第 105 句因包含“狂狷”,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狂狷
第 145 句因包含“桥山”,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桥山
第 196 句因包含“鳌山”,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鳌山
第 207 句因包含“子夏”,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子夏
第 214 句因包含“怒,切齿”,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怒切齿
第 253 句因包含“鸰原”,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鸰原
第 257 句因包含“金鸡”,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金鸡
第 278 句因包含“固穷”,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固穷
第 328 句因包含“糟糠”,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糟糠
第 339 句因包含“子路”,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子路
第 340 句因包含“贫,负米”,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负米
第 349 句因包含“渊明”,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元亮
第 381 句因包含“井观”,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井观
第 389 句因包含“小人,儒”,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小人儒
第 405 句因包含“畏,后生”,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畏后生
第 411 句因包含“画虎,不成”,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画虎不成
第 412 句因包含“包羞”,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包羞
和曾侄孙尚孝,尚义,尚忠,万仞。兼示诸族诗 清 · 崔慎
出处:鹤庵集卷之一
于戏我先祖,出自海西地。
粤在胜国(我国胜高丽为国。故谓高丽为胜国也。)时,崛起致隆位。
恭惟文献公(讳冲海。崔之始祖。而官至侍中。即今议政。故云致隆位也。),文章德业备。
当时海东人,敬爱称夫子。
先崇儒者学,儒教无不暨。
生灵被膏泽,社稷蒙福利。
后昆贤且盛,芳流百千祀。
夫何入我朝,衰替无与比。
疑是数三代,窃耻事姓二。
以故显者少,散落于八疆。
噫我六代祖,惨矣被刑章。
兄弟数三人(自源自河。与我六代祖。三兄弟云。),并皆投畀北(庆源会宁吉州三邑。三兄弟被谪云。)。
五代祖以下,绵绵犹瓜瓞。
乡贯失首阳(海州别号。),丰川定非真。
况彼孤竹公,自是近代人。
何以援为祖,羞与对人说。
谱牒元不存,族派全然失。
孰知我国崔,皆自鸡林出。
所以泽翁诗,文昌海崔宗。
纷纷多郡望,寔由多分封。
我宗寒且微,焉知斯所从。
高祖以上墓,亦皆不能识。
全昧追远义,念玆泚颡额。
逮我祖考身,始免负羽役。
文笔天生才,晚岁始勤学。
祖妣亦勤劳,艰难务稼穑。
开业以传世,子孙皆其泽。
劬劳生我父,我父四昆季。
哀哉我伯父,孝友多文艺。
妻淫黜无嗣,不幸亦早世。
呜呼我仲父,能诗有才子。
才子亦不幸,十四忽妖死。
叔父暨我父,子孙稍自有。
嗟我第二兄,继我仲父后。
主我宗家事,祀我祖父母。
今我兄之子,倏为尔祖父。
嗟我祖考妣,为汝泽斩祖。
唉哉世已远,孝思尔当勖。
但我自初生,命蹇多痼疾。
四岁遘痘疫,喘息危欲绝。
仍成半盲人,手足亦爽骨。
贻我父母忧,天作不孝子。
夏夜数五里,三往汲新水。
祈祷活吾命,昊天恩罔极。
五岁失吾母,波咤无衣褐。
惟我先考训,先之以小学。
小学数篇中,本备做人样。
孔孟程朱学,八岁能自仰。
十六读邹书,刍豢悦我口。
滥自谓此身,作圣其何有。
仁义礼智说,常欲自固守。
千载上古人,皆吾所尚友。
狂狷昧扩充,每恨未逢师。
二十丁外艰(父丧也),穷天极地悲。
只欲务正学,显亲以为期。
幸值畏斋翁,出为北评事。
我上请学文,愿学以为己。
众人指之笑,俗士皆愕眙(惊视也。)。
惟我李先生,教我他人异。
青蛇孟春日,始获讲义理。
是时老峰翁,按节来北鄙。
亦劝为己学,两翁共遵轨。
十月游七宝(山名在明川。),遂分数千里。
咸山季冬月,心经学老峰。
翌年三三日,治任向南中。
南中春已暮,花柳争青红。
我年二十五,始得过汉阳。
寔赖两贤翁,送我大贤门。
十九日将暮,始得到宋村。
入拜同春翁,起答如尊客。
是行千里外,病足如刀割。
余若蔡西山,千里脚流血。
翌日至桥山,上书请受学。
尤庵老先生,视余犹子侄。
春朝暨秋夜,孜孜勤教育。
四书五经外,朱文近思录。
家礼及家语,启蒙与小学。
揲蓍象数(见启蒙)说,律吕期三百(见书传)。
凡干义理文,几多不授受。
从游十年间,闻见颇富有。
且遂南迁志,娶得湖西妇。
生女又生男,万里幸有后。
噫自甲寅秋,士林遭阳九(厄会也)。
天实降士祸,士祸由何咎。
追思乙卯事,三魂尚在否。
鞫狱桁杨(刑杖也)下,幸得不陨首。
时有矫诬人,礼以作坑堑。
北谪更南迁,士祸犹烈焰。
大贤逢大厄,豺狼无厌足。
矧余以门徒,岂辞收司律。
六月盛暑雨,万里荷校行(加桎于项也。见周易。)。
不死由天幸,苦节得令名。
吁彼泗水谪,寔我安节亨。
四月庚申夏,回泰天所佑。
是岁冬至后,斋郎职除授。
白鸡二月半,换奉影帧职。
故乡犹千里,在彼磨天北。
八月踰茂山,到我鳌山城。
兄娣俱存在,稍慰离索情。
遂卜甑山下,奉迁考妣茔。
伊时尔父母,靡有议亲迎。
安知廿年间,尔曹并长成。
既不识面貌,何以闻音声。
回思甲子夏,有人诬贤师(尹拯作书。诬辱尤庵也。)。
平生事一义,今日永乖离。
彝伦扫地尽,疏辨那可已。
虽承圣批温,厥党怒切齿。
废锢十馀年,实是皆由此。
盖于丙寅春,出宰为怀仁。
伊日少辈党,已久乱其真。
戊辰居下考,退卧金陵村。
己巳二月春,朝廷棋局翻。
士林大祸作,大老陷刑戮。
党论猛如虎,讵能知白黑。
至谓微末余,大老之心腹。
纵是诬谗说,于我荣已极。
天不听施刑(台谏金梦阳请刑此身。上不听而流余于光阳也。),恩谴何怨天。
泗光两瘴乡,通计十二年。
不死诚可怪,瘴毒难可喻。
平生抱宿病,到老益沈痼。
岭海两谪地,家属来相聚。
前后妾与女,代我皆物故。
女儿七岁夭,妾则死贞固。
每忆涕自零,悲痛心骨锢。
嗟我第三兄,急乱至再度。
南北几千里,足茧荒山路。
鸰原情何极,恩义篆髓骨。
青犬孟夏初,有恩自天落。
获见金鸡庆,畿甸仍栖息。
乙亥秋以后,岁恶难比列。
连年恒旸足,每见谷不熟。
丁丑妻饿死,四顾孰矜恤。
同师二三子,出钱五六百。
受赙始敛殡,死后已阅月。
人有谤余言,我亦徒自哭。
独子抱锄柄,邻人视常汉。
困苦何所比,仆婢亦自叛。
但我穷里趣,何以三公换。
未尝乞于人,固穷践所学。
前秋八九月,复职非正职。
废置十四载,瘴海为监收。
古例本无迎,何以责收卒。
亦无草料事,不似官员行。
时维九月晦,霜风千里程。
雇马京城里,行色苦且忙。
及至湖南境,陪卒忽然出。
瞻彼路傍人,罔不惊嗟咄。
十月踰芦岭(在高敞县),岭外草犹青。
可矢吾身世,正如水上萍。
中路再经宿,乘夕渡木浦(在务安县水路十里云。)。
驱驰夜初更,始到海南土。
地名花原串,牧官留任所。
风土绝殊异,隆冬或挠扇。
命途本屯蹇,仕亦饮瘴泉。
但自此以后,颇有官员样。
虽非实正职,服食则所长。
出入拥伞盖,晨夕闻鼓角。
笼中有贮衣,库中有积谷。
厩中多肥马,盘中多肥鱼。
财谷比前年,可谓富有馀。
乡人那得见,衣▦夜行如。
视我初长时,奚啻天壤殊。
弊衣不掩骼,岁寒亦无襦。
藜藿充饥肠,不厌糟糠粥。
人皆蔑视余,莫我肯顾恤。
然吾颇勤学,矢以不汩没。
祸福几翻覆,得此稍自康。
此实布衣极,反惧生灾殃。
先世积阴德,馀庆爰暨卬。
子路初贫日,百里尝负米。
富贵思其亲,今我亦何异。
悲痛缠枫树,此恨何时已。
两兄及一姊,况闻与世别。
不得临穴诀,肝肠每欲裂。
儿如渊明子,亦不好纸笔。
天运至于斯,只叹命穷薄。
今闻吾兄后,汝曹兄弟出。
山川万万叠,逢面在何日。
春间使人回,忽见尔书诗。
始知尔兄弟,生长习文辞。
文辞如老成,纯熟且辉光。
吾衰家亦衰,孰谓有此郎。
郎兮既聪敏,年富力亦强。
将来万里远,所至何可量。
尔其听吾言,吾心喜无疆。
岂徒无疆喜,向汝欲发蒙。
昔登大冶山(在尚州,闻庆,槐山,清州四邑接境之地。),手若扪苍穹。
今上智力山(在珍岛牧场。),海阔天且崇。
吴越亦可俯,浩浩快豁胸。
然多未尽学,难脱固陋窠。
况汝坐井观,其奈天小何。
宜尔自叹息,未免童观羞。
但汝苟欲仁,仁至更何忧。
读书亦多术,汝其识其序。
无为小人儒,实是圣人语。
为闻尔辈学,只是在科举。
科举亦可工,善行焉暴弃。
愿汝学古书,行义以为利。
吾观世俗人,利害却忘义。
读书能言士,正如鹦鹉鸟。
罔知义之大,惟趋利之小。
我愿尔兄弟,学为孝悌人。
后生真可畏,方长物茁春。
如我老朽者,俟死痼病中。
未遂初年心,半夜徒自恫。
画虎今不成,心恒包羞耻。
还乡罔有期,见汝诚未易。
但将万里书,戒尔还自悲。
亦愿尔兄弟,奉先以孝思。
家庙暨松楸,如思生存居。
豺獭亦报本,可以人不如。
祭先受福庆,备载古人书。
谓祭无益人,岂不受天殃。
葛伯自不祭,所以底灭亡。
念玆而在玆,戒玆宜不忘。
如我远游子,何日拜先茔。
秋霜春雨时,徒自怆我情。
平生不与祭,常欲长悲鸣。
虽行纸榜祭,每自心不平。
愿汝勿忘本,无忝尔所生。
亦勿同姓婚,以贻羞门庭。
鸡林我崔宗,先儒说丁宁。
汝看万枝树,万枝一脉通。
又看千派水,千派一源同。
如何犯国禁,以底自陷刑。
我言止于此,汝其毋忽听。
此外无穷义,具载传与经。
愿汝诵经传(经传中。四书文理及义理明白。若不熟读四书。则虽为文章。犹如不学人也。),心上常篆铭。
亦以遣后嗣,无或有堕零。
谨勤不厌倦,以至终遐龄。
按:崇祯后二壬午阳月。曾叔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