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 句因包含“光风,霁月”,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光风霁月
第 25 句因包含“忘忧”,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忘忧
第 26 句因包含“不知老之将至”,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老之将至
第 35 句因包含“天盖”,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天盖
第 54 句因包含“非夫”,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非夫
第 59 句因包含“鱼跃”,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鱼跃
天渊台赋 清 · 权斗寅
 出处:荷塘先生文集卷之一
繇陶院转十数谷口呀然洞门。直其东。得高阜焉。曰天渊台。临钜野。压洪河。其景致之胜。登望之乐。于先生若文尽之矣。其在西者。曰天光云影。皆先生命名也。噫。飞是鸢。跃是鱼。凡有眼者。孰不睹之。而其所以飞所以跃。则非知道者。孰能知之哉。余尝履岧峣而目天渊徘徊俯仰不觉百世之为远。仍自叹。生也晚。不得燕申春风杖屦之间。一闻明诚之奥旨岂不千古一大恨也。顾遗芬剩馥。尚有存者。秉彝懿德。亦有所不泯者。抑不可不谓之私淑也。奚必待亲炙而后兴起去尔。遂述天渊台赋。
陶之山兮高嶷嶷,洛之水兮流泱泱
宅幽兮势阻,巍数仞之宫墙
丹崖巙㞾以东转兮,跨大江突兀
曰玆为天渊之台兮,认硕人遗躅
飞跃兮如昔,孰至理之能莹。
崔巍企踵寄远怀于先生
几年讲道河汾兮,玩绝弦瑶琴
结小庐兮于山间,抱遗经潜心
牖兮向阳光风霁月兮盈襟。
左图右书,前铭兮后箴。
物无微而不赜,理无隐而不探。
上何高之不求,下何深之不暨
沈潜玩索乐以忘忧兮,羌不知老之将至
道体之无穷兮,何物非兮太极
时临流兮观水,或凭高凝目
榛莽兮辇粪壤于以台兮山之麓。
于以逍遥兮于朝于夕,仰以观兮俯以察。
天盖高而渊深,或飞兮戾天,或跃兮渊潜
飞者自飞兮,跃者自跃。
咸率性以自养兮,乃天机不息
无往不在兮,尤昭著二物
子思微旨兮,理古今兮如一
先生所以命其台曰天渊兮,寓真乐于活泼
揆厥号之所繇兮,曷常思之可测。
两间不可掩兮,夫孰非理自然
显微无间兮,尽体物昭然
非夫子之契悟兮,孰能会万殊于一源
乔岳之一颓兮,但天渊鱼鸢
人皆有眼,见鸢飞鱼跃兮,何莫察夫其飞其跃之所以然
先生不可得兮,增余怀忡忡
独立兮台之上,渺天阔江空
乱曰:陶山何有,有纪兮有台。
上有天兮下有水,妙鳞跃兮羽飞。
遗篇永怀兮,微先生吾谁与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