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定国山碑以诗代跋 清末民国初 · 曹元忠
出处:笺经室遗诗卷一
古之刻石皆符瑞,圣帝明王亦易为。
谁知孙吴国山碑,欲并封禅七十二。
岁阳柔兆阴涒滩,大书谓出诸臣记。
丞相沇与太常处,彦卫写本文相次。
处为太常乃兼官,遗制犹得證吴志。
志有立节中郎将,立信之名从其类。
惜哉佚此苏建官,但借结衔补遗事。
执金吾修即滕修,旁證晋书乃无讹。
晋书附见都督歆,太傅昌亦符碑志。
碑云校尉及尚书,可惜名同爵则异。
既考传记姓名讫,乃以小学订文字。
新莽候钲桼读七,无极山碑坠为地。
张𣹟残字拜作𢱭,此碑□受易位置。
史晨奏铭筵从莚,碑之祗𨔇乃殊致。
汉隶吴篆代相接,篆文往往带隶意。
彦发字源精考索,吴国山碑引其义(见《汉隶字原•五质》「七」字注引《吴天玺年国山碑》云云。)。
或作阳羡封禅碑,剡令注汉矜多识。
神鱼吐书鲤腾船,嘉祥至此亦云备(见《后汉书•祭祀志》注引《阳羡封禅碑》云云。)。
一千二百八十一,当时得之抑何易。
意者或受诸臣绐,造作奇诡争献媚。
不然天发神谶石,尚恐不为孙皓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