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昔沁水馀公主之园,清漳有王孙之第。
蓝田称废将之家,青门实故侯之地。
家居小巷,人传丞相之宾;
田近南山,客言太后之弟。
或北接铜街,或南连金市。
况夫长乐贵胤,东阿幼王,苑齐博望,系自平阳。
出龙楼而婉娩,开朱邸以徜徉。
梁孝则广通宾客,萧绎则雅善文章。
淮南则山名桂树,楚国则台号高唐。
顷之则秦宫草绿,魏殿烟黄。
虽有子晋吹笙之馆,陈思挟瑟之场,上黄侯之离台别囿,竟陵王之玉柱金觞,亦复销沉歇绝,髣髴徬徨。
笙歌散兮风月尽,亭榭虚兮罗绮伤。
沈初明之才情,上通天而下涕;
陆士衡之意气,吊铜雀而沾裳。
是知世何人之不促,人何世之能长。
徒赋哀于景福,只寄慨于灵光而已矣。
原夫滕王阁者,地接衡庐,天分吴楚。
汉灌婴洗马之城,晋殷羡投书之渚。
南昌乃三江之咽喉,洪都亦五湖之门户。
名籓既竹木为园,爱子复芙蓉为府。
徐刘应教,依稀江上之帘栊;
潘左陪轩,隐约楼头之箫鼓。
然而千年观阁,百代江山。
戴妫大去,鄫子无还。
哀美人兮泪尽,怨公子兮衣单。
念繁华兮何极,悲花月兮难言。
沿夫明季之将衰也,飞燕长安,李花河北。
江陵之文武道消,洛下之衣冠运息。
千重白马之军,万骑黑山之贼。
倚弓于鹦鹉窗前,系马于凤凰楼侧。
空馀玉树之悲,犹见金人之泣。
繄结绮与临春,奚兹阁之如昔。
无何而皇清永奠,玉烛初调。
吴明彻则投身周境,庾子山则辞迹梁朝。
韩擒虎折冲军垒,温子升出入宫僚。
斥堠少烽烟之警,士女多清晏之谣。
妙选重臣,用绥江服。
庾征西以重望,特镇武昌;
郗太傅以名贤,坐备姑孰。
领军则秩拟仪同,假节则位崇左仆。
盖我蔡公,实以御史大夫出领豫章,为一时名节度使焉。
时则四境无虞,一军多暇。
陶侃之姿制慨慷,羊祜之标期儒雅。
溯畴曩而神伤,顾景物而心写。
抚灵搆于前人,嗣神工于来者。
眷斯阁以徘徊,独蕴情而潇洒。
爰乃召输般,徵楩楠。
不烦将作之匠,宁费水衡之钱?
结惊鸾之窈窕,穷舞凤之㛹娟。
俨雕甍之宛尔,恍绣闼之依然。
伊左萦而右拂,羌前纡而后旋。
爰乃朱楼绵亘,绮疏葱茜。
曲房窅䆗,高台婉转。
凿桂榭之玲珑,撰华檐之缱绻。
势未整而欲斜,状将翔而又变。
丹青图画,有若神仙。
饰之翠羽,错以金钿。
鸳鸯起于梁上,玫瑰生于栋间。
斜通阛阓,遥接平原。
俗类数钱之市,地疑种玉之田。
田窦之居缥缈,金张之宅蝉联。
则见夫红妆美女,青骢少年。
商民辐辏,钱贝喧阗。
咿咿画角之声,江城夜市;
历历纱窗之下,秋水晴川。
一骑琵琶,弹来槛外;
万家灯火,照去阑前。
于是阖府参佐之徒,蝉翼翩翻,丹轮的烁。
轻俊则庾氏肩吾,雕华则刘家孝绰。
飞羽觞而凌乱,眄长空而横薄。
陪公宴于中天,极胜游于高阁。
维玉管与金箫,遂临风而竞作。
则有澄波喷欱,洪涛渺茫。
江名彭蠡,湖曰鄱阳。
贾客黄龙之舳,估师朱雀之航。
荡子以明珠作楫,倡家以白玉为樯。
西风起兮凫雁飞,烟波冷兮菱芡长。
垂画帘于江上,击大鼓于中塘。
又若南浦层峦,西山崇岭。
香炉幽邃以逶迤,石镜礧砢而溟涬。
洪崖亏蔽夫金梯,匡庐隐现夫丹井。
朝晖无自匿之鲜,玄夜有长舒之景。
猿言岩畔之寒,狖讶山间之冷。
华榱与碧嶂俱悬,绮户与翠微相映。
爰乃肆开朱牖,尽启罗帱。
玉颜既醉,银筝未收。
幕府筵终,临高台而怀古;
元戎昼静,列巨舰而悲秋。
思夫帝子旌旗兮,风流相赏。
江山文藻兮,宾朋俯仰。
金枣长埋兮,银蚕犹朗。
朱门寂寞兮,渌池惆怅。
惟物华之如故兮,悼斯人之一往。
悲舞馆与歌楼兮,但长天之明爽。
思夫阎公棨戟兮,都督簪缨。
子安词赋兮,文笔纵横。
将军爱士兮,年少能文。
艺林胜事兮,末座知名。
彼星移而物换兮,见水绿而山青。
怅贤王之台榭兮,想词客之生平。
于斯时也,悲不自胜,泣将何及!
王长史之登山,怅眺极多;
卫叔宝之渡江,苍茫交集。
矧复羁人憔悴,塞客参差。
何年泣别,几处相思。
攀桃李兮三千里,赠蘼芜兮十二时。
目断捣衣之信,魂消织锦之词。
又或王粲从军,徐陵负羽。
官道置饯,东门出祖。
参军之供帐倾城,都护之刀环极浦。
别蛾眉兮在二八,望龙额兮在三五。
更或妾家燕赵,君住河汾。
君怜红粉,妾念罗裙。
制艳曲兮未敢忘,怀异香兮不忍薰。
抱衾裯兮独宿,冀砧杵兮相闻。
正复登高望远,睹物怀人。
倚危阑而踯躅,临复阁而逡巡。
公乃凭槛而歌,振衣而顾。
授简邹枚,使为之赋。
赋曰:飞观郁嵯峨,平台扪茑萝。
罘罳还却月,屈戌正横波。
金尊应对酒,玉貌恰当歌。
绝殊三阁外,秋雨剪轻罗。
又曰:千秋闻此阁,形胜据名邦。
槛下芙渠并,楼头蛱蝶双。
王侯不可见,花月为谁长。
朱阑七十二,面面落空江。
仆本恨人,遭逢苦辛。
潘岳骑省之年,尚馀一岁;
陆厥凋零之日,已过三龄。
未躬逢夫宴会,徒驰想夫风云。
王门养炬,抽笔于茂弘之座;
谢家览举,挥毫于安石之庭
遂乃终起而为之乱曰:滕王阁兮江之汜,作巨镇兮奠方轨。
邦之人兮康且喜,风俗醇兮政事美。
公之德兮在南纪,长无极兮永终祀。
按:此题作序易,作赋难;作《滕王阁赋》易,作《重脩滕王阁赋》难。其年此制,体势绵密,兴会标举,正复三河年少,意气自豪,子安不得擅美于前矣!(宋今础先生评。)子安一序,文采■(⿰日彪)炳。然初唐俪语已属徐庾下游敢云赋家之囊括包举耶?今读其年大篇,擅闳揽之典物,抱清迥之明心,足使江记室惭其英蕤,鲍参军恧其特秀,岂非南州之弁冕、洪都之钜丽乎?(方外圻。)壬辰秋,余过章江,宿石亭寺者二旬。面对西山,比邻滕阁,与王子白虹时时访其遗址,惟蔓草荒烟、残碑剩础而已。求所谓画栋珠帘,无有也,惟秋水长天迄今不改。闻蔡公更新后,草区禽族,咸发富宏,恨不得登眺其上。今读其年赋,飘飘有凌云之气。其宫商朱紫,随势各配,使人如见建章千门万户也。至乃发端遒丽,神似仲宣;壮采来逢,不殊徐干。缛理有馀,有景纯之绮巧;情韵不匮,兼袁宏之梗概矣。(弟吴锦雯。)予少游滕王阁、西山、南浦,迷离烟月间,今屈指将二十年,章门风景犹在。梦寐常赋《春感》诗,末句云:「夜游苦忆滕王阁,白月朱栏映彩衣。」今读此篇,不胜沧海之感。至其含吐膏华,卷舒云雾,卓然上掩六代。卢前王后,何足以位之!(弟研德。)
⑴ 茂弘、安石,谓五叔祖实庵太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