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句因包含“焚坑”,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焚坑
第 8 句因包含“上蔡东门,黄犬”,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上蔡黄犬
第 24 句因包含“之罘”,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之罘
第 43 句因包含“银钩”,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银钩
第 8 句因包含“上蔡东门,黄犬”,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上蔡黄犬
第 24 句因包含“之罘”,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之罘
第 43 句因包含“银钩”,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银钩
峄碑篇 清 · 翁方纲
押铣韵 出处:复初斋集外诗卷第十三
呜呼此碑何足传,碑之所传特以篆。
焚坑既已侮先圣,笔画犹堪存旧典。
今之篆石又已非,过客山椒屡淩缅。
荀卿弟子穷八体,上蔡东门控黄犬。
后来阳冰那抗行,重摹直到江南铉。
日映犹闻郑文宝,墨痕空议吾丘衍。
篆文相承迹小异,当时亹亹胪于卷。
渊乎祭酒十五篇,大篆无多奇字鲜。
明言攸字水旁异,无出徐家校本善。
兹山刻画又不尔,至元钩勒文逾浅。
滂喜悠悠独无继,隶法不同何足辨。
跋词争诩出旧传,之罘海澨谁重趼。
岱顶崖词既已燔,琅琊台迹犹非舛。
东里虽云有六本,深袅何曾见𧒘扁。
我昨亲䌷秘阁藏,明初摸写编还显。
陕碑最精已多误,何况诸家馀说演(方纲校《永乐大典》,得郑文宝所摹旧本以正陕本之误,已有十馀处。)。
杜嗟野火逢李潮,踌躇不止南楼兖(杜诗云:「孤嶂秦碑在。」又云:「峄山之碑野火焚。」盖真本久亡,非前后自矛盾也。)。
二徐篆势已不同,三仓秘奥凭何阐。
李处巽本亦至元,孙莘老刻追纸茧。
剂量肥瘠伸缩閒,兕虎可截蛟龙剸。
此去应同皇家碑,江宁黉舍剜苔藓。
肩舆梦熟银钩蟠,晓日晴光碧崖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