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诗半阙佚,卷帙亦已厚。
一官成一集,裒辑至丁丑。
今年未定藁,腊尾接春首。
束卷比束笋,携持东出守。
形骸此逆旅,咳唾即尘垢。
痴人老更痴,区区疥驼负。
往年竹石翁,劝余勤拾取。
子姓既血传,文字亦心呕。
究至心与血,均为吾所有。
情怜无异同,爱之斯欲寿。
君诗不等闲,慎莫疑传否。
于是每有作,听人辄笔受。
意在务收穫,未暇择稂莠。
今此戊寅录,随得新妍丑。
初藁暗涂乙,乱叶披纷糺。
混置簿领间,泯然就卤莽。
俞君慨任事,案牍日沾肘。
蚕叶纸渐登,乌丝栏就臼。
古近体满百,条贯粲琼玖。
今既排纂讫,请以本末授。
余年十一二,便解诗家趣。
窃取古人集,题韵必心叩。
津逮黄纸本,乞灵东溟叟
师法转益多,妄意图不朽。
闭门蒐古今,束发广交友。
一日手焚藁,灰烬付苕帚(丙午夏。有焚藁之事。)
艰难负土篑,泰岱肇培塿。
所以第一集,署自丙午后。
昔丙距今戊,有如壑蛇走。
中间所制作,自视心内忸。
散亡不甚惜,存录特其偶。
卅三年抚迹,开卷借抖擞。
详略虽不齐,谱历同一纽。
完帙就何年,州居而次部。
君从我居貊,有叹室中妇。
当暑握铅椠,窗影卯及酉。
参考顾氏篇,偏傍證左右。
那计衫袖乌,不省食饐久(玉篇。食饐二事记宲也。)
赖君苦用心,冀或免覆瓿。
千秋却在后,倘不视刍狗。
窗间取全藁,浏览略上口。
当知戊寅录,蒇在俞君手。
⑴ 幼时家有东溟先生郑公斗卿集。即北关黄纸本也。日依集中题韵次和。略尽一集。诗思大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