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 句因包含“问鼎”,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问鼎
第 29 句因包含“苏卿,汉节”,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汉节
第 36 句因包含“屋漏”,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屋漏
第 37 句因包含“仲宣”,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仲宣
第 50 句因包含“倚柱”,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倚柱
第 66 句因包含“问天”,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问天
第 70 句因包含“燕云”,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燕云
第 75 句因包含“孔,孟”,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孔孟
第 77 句因包含“庶几”,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庶几
第 29 句因包含“苏卿,汉节”,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汉节
第 36 句因包含“屋漏”,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屋漏
第 37 句因包含“仲宣”,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仲宣
第 50 句因包含“倚柱”,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倚柱
第 66 句因包含“问天”,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问天
第 70 句因包含“燕云”,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燕云
第 75 句因包含“孔,孟”,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孔孟
第 77 句因包含“庶几”,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庶几
三年不下楼 明 · 韩应寅
出处:百拙斋遗稿卷之一
燕山重兮故国遥,霜雪稠兮边草白。哀滨死之宋臣,绊孤形于异域。卧三年之小楼,仗不降之高节。念邦家之欲讫,痛胡孽之搆祸。罪已浮于问鼎,患岂止于猾夏。悲版图之日蹙,惨社稷之将覆。慨列郡之卖降,畴共事而勠力。指白日而誓心,仰苍天而饮血。握勤王之尺剑,矢效死于一隅。逮五坡之就擒,奈兵残而力孤。屈举义之壮志,作亡国之贱俘。纵剐舌而骂贼,肯屈膝于强胡。纷鼎镬之示威,谓我节之可屈。然所操之益坚,讵威武之能夺。持苏卿之汉节,愿邦乂之赵鬼。瞻玆楼之特立,可陟彼而舍止。挈去国之残骸,怅独托于一宇。庶无怍于俯仰,乃不愧于屋漏。非销忧之仲宣,岂凭危之陈子。矢坐卧之于斯,乐一生之有地。天既愤乎共戴,地何忍乎同履。矧天下莫非虏有,顾下此而安适。送三霜于一楼,为处仁之安宅。眼长瞻于宋日,足不履乎异土。搔短发兮凭轩,激幽恸兮倚柱。开襟怀兮北风凄,诉哀冤兮霜日苦。崖山杳兮海云长,望美人兮天一方。痛乱离之瘼矣,空仰屋而潜伤。昔杜陵之迁南,尚诉诚于望北。况国败而家亡,滞孤囚于殊俗。凭日暮之危栏,发剑歌而自悲。歌曰:瞻彼日月,悠悠我思。矫首问天,天卒无语。载起载兴,莫或遑处。万里燕云,唯忧用老。静言思之,寤擗有摽。成仁取义,孔孟所曰。之死靡他,庶几磨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