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句因包含“鸠杖”,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鸠杖
第 11 句因包含“耆英”,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耆英
第 13 句因包含“荣光”,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荣光
第 17 句因包含“安世”,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安世
赐几杖筵唱酬癸亥九月初六日 明 · 金尚宪
五言排律 押先韵 出处:梧里先生文集附录卷之四
今上反正之初癸亥三月。首起梧里相公。再冠台班。所以大伦复旧政慰士民之望也。时公之年已七十有七。是年九月公上乞退。上遣中使内臣特赐几杖以礼留公。公自念宗戚大臣不世之知。感激恩遇不忍求退去。黾勉承命于是耆老诸公闻之曰。公素无起楼之地。无以上赐。乃相与谋造公第。第狭马不容旋。乃就其傍空地。设耆英会盛集公孤乐之。咸喜公强不衰。能副圣上慰留之勤。而足以世道之重。因各赋诗以咏其事。大学士晋原公实唱之云。噫。日不能恒明而昏继之。世不能恒治而乱继之。人不能恒少而老继之。此天道人事所不能免者。惟天行健。故迭明于昏继之后。惟圣王法天行道。故反治于乱继之后。惟君子自强不息。故不衰于老继之后。今我公逢时变故尽言被逐。坚贞之志。愈益自厉。肆乃以元老壮猷登庸再造之日。所谓复明乱回治老不衰者。于斯徵矣。此实阳道方享。国运灵长之会。吉祥善事孰大于是宜诸公之诗之歌之美之也。尚宪出入公门下。受知最久。凡有庆礼。礼不敢后。今岁四月外除乃始援琴见于公。公进而慰之。仍举前事续貂焉。遂敬诺复书小引。以弁诗首而并献焉。诗曰。
仁人必得寿,圣主遗年
际遇承恩眷,安危系却前。
乞休引礼优老开筵
鸠杖乌几中官列仙
黄封泛滟紫诰凤衔宣。
贺客耆英社,伶音法部弦。
荣光把玩岁月推迁
盛事传宜久,宗工最先
赏无安世札,怜耸浩然肩。
愧荷诗意狂吟笔欲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