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 句因包含“绵蕝”,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绵蕝
第 20 句因包含“柱下”,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柱下
第 59 句因包含“济济,多士”,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济济多士
绵蕝习仪 明 · 朴光前
 出处:竹川先生文集卷之一
天理节文,悟为国有道
维持人纪,酿至治于熙皞。
三代之既邈,慨仪则颠倒
嗟久崩于干戈,喜暂睹于绵蕝
嬴氏之灭德,礼随烬而俱灭
分上下之莫定,势轻重之无别。
诈力相尚,宁揖逊之足说。
国家之集勋,惟骋力马上
旧习之未殄,蔑君亲与事长。
沙上偶语何事柱下之拔剑寒心
苟不导之以礼让,吾恐智力难禁
汲汲治道,顾于此其犹未缺。
叔孙独悟知化俗之有策。
野外筑土,结绵蕞整敕
等级而不紊,序左右分别
多士习仪,引百官而循节。
威仪灿然俯仰戈矛遽变为文物。
耸耳目之新感,消悍武之旧习
高皇嘉奖,叹一世仪礼
然徒事于糟粕,尚有昧于根柢
先圣制礼,极广大详密
自信固陋,创私智法律
草草仓卒姑息,仅规规观美
两生不至信器业之可鄙
百年积德一语知警责之在此。
昔由也之有勇,犹未达此道理。
若人卑陋,复何论于齿牙
此汉治之止汉,终未见复古
伟我朝之制作,辙姬圣而踵武
济济多士揖让,宛周礼一部
曰余化育一物,知汉室卑薄
为邦他日,庶从事四代礼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