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已由電腦自動標簽化,難免有誤,僅供參考。

僧可止 朝代:唐末至五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60—934 【介紹】: 唐末五代時僧。
范陽房山人
俗姓馬號文智大師
遍覽百家子史,尤長于近體律詩。
年十九于五臺山受戒。
唐昭宗乾寧中進詩,賜紫袈裟。
後唐明宗時住持洛京長壽寺
有《三山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60—934 俗姓馬范陽(今北京西南)人。
12歲出家為僧,后至五臺山受戒,又至太原習《法華經》。
昭宗景福中,至河池講因明,李洞贈其詩三篇。
后住長安莊嚴寺
乾寧三年(896)應制內殿,賜紫
后歸幽州,依劉仁恭
後梁太祖乾化元年(911),避亂至定州,住開元寺。
後唐明宗天成三年(928)遷住洛陽長壽寺凈土院賜號文智大師
宋高僧傳》卷七有傳。
可止長于近體詩,所作《贈樊川長老》,流傳一時。
有詩350首,編為《三山集》,已佚。
全唐詩》存詩9首。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十 持志科
姓馬氏
范陽高丘人。
年十二。
憫忠寺法貞律師
見之。
從其父母乞。
為弟子。
年十五。
以息慈。
真定聽學。
時大華嚴寺楚法師
善因明論。
執卷座下三徧。
即領悟。
眾推許焉。
老宿維摩和尚
門人之秀拔者。
曰。
幽州沙彌其人也。
維摩遂質。
以勝軍北量。
辤莫能屈。
因請就恒陽闡化。
緇素悅服。
年十九。
抵五臺登具戒。
感文殊放光燭身。
已而歸寧鄉里。
旦日行道。
以報地恩。
年二十三。
遊并部。
益進法華百法等義。
景福中。
以因明論。
長安莊嚴寺
一唱數載。
乾寧三年
貢詩。
昭宗皇帝賜紫衣。
仍應制內殿。
未幾。
劉仁恭為本道所管。
上表乞放還。
然其父之與師皆物故。
而母獨無姜。
於是致母其所居房。
行誦青龍疏。
乞食以供晨夕。
如是三載
無倦色。
晉陽李氏。
遣兵出飛狐圍燕。
城中穀貴。
持缽所得。
不足濟。
忽巨蠎出其房。
矯首顧視。
如喜狀。
同院居曉。
博物釋子也。
曰。
吾聞蛇目不瞬。
今瞬其龍乎。
遽焚香禱之曰。
儻獲檀越。
以營甘旨。
則神龍所加被多矣。
居數日。
燕帥之子。
制勝司徒者。
召以供養。
俄而燕破。
上避亂中山。
節度使王處直
素欽渴其譽。
請安置開元寺。
月給祿有經。
天成三年
師復中山。
招討使王宴休。
丞相馮道書。
河南尹秦王從榮所留。
奏賜文智大師號。
住持長壽淨土院
應順元年。
正月二十二日。
示微疾。
稱念阿彌陀佛而逝。
壽七十五。
臘五十六。
茶毗。
塔遺骨於龍門山廣化寺東南隅
風神峭拔。
節操孤峻。
讀書於所業外。
李典籍。
莫不該綜。
制作尤長於律詩。
長安逍遙園蕪漫不治念曰豈姚秦獨能為童壽翻譯地乎。
卒奏重脩焉。
賜頟草堂寺
其在洛誦金剛經。
雖䢇極弗廢。
平生遊處。
終南崆峒間。
有三山詩集。
盛行于世。
宋高僧傳·卷第七 義解篇第二之四
釋可止
姓馬氏范陽大房山高丘人也。
年甫十二逈有出俗之心。
憫忠寺法貞律師
年十五為息慈。
辭師往真定習學經論。
時大華嚴寺有仁楚法師講因明論。
執卷服膺三遍。
精義入神眾推俊邁。
有老宿維摩和尚者。
釋門之奇士也。
楚師曰。
門人秀拔孰者為先。
曰有幽州沙彌者。
溫故知新厲精弗懈。
於是求見。
遂質問勝軍比量。
隨難應變辭不可屈。
維摩曰。
後生可畏。
契經所謂雖小不可欺也。
遂率力請開講恒陽
緇素無不欽羨焉。
迨十九歲抵五臺山求戒。
於受前方便感文殊靈光爥身已而歸寧父母及師。
於寺敷演。
二十三往并部。
習法華經百法論。
景福年中至河池
有請講因明。
後於長安莊嚴寺化徒數載。
乾寧三年進詩昭宗
賜紫袈裟。
應制內殿。
本道劉仁恭者。
據有北門控扼蕃漢。
聞止之名移書召歸故鄉。
其父與師相次物故。
母猶在堂。
持盂乞食以供甘旨。
行誦青龍疏三載
文徹忽有巨蟒見于房。
矯首顧視似有所告。
時同院僧居曉博物釋子也。
且曰。
蛇則目睛不瞬。
今其動乎。
得非龍也。
焚香祝之曰。
貧道念青龍疏營齋養母。
苟實龍神軫念。
希值一檀越。
居數日。
燕師家子曰制勝司徒
召申供養。
莊宗遣兵出飛狐以圍之。
歷乎年載百穀勇貴。
頓釋憂懼。
未幾燕陷。
劉氏父子俘歸晉陽
避亂中山。
節度使王處直素欽名譽。
請於開元寺安置。
逐月供俸。
著頓漸教義鈔一卷見行于代。
天成三年戊子王師問罪定州陷焉。
招討使王晏休得瀛王馮道書令尋
既見以車馬送至洛京
河南尹秦王從榮優禮待之。
奏署大師號文智焉。
於長壽淨土院住持。
應順元年甲午正月二十二日忽微疾作。
召弟子助吾往生念彌陀佛。
奄然而化。
俗年七十五。
僧臘五十六。
閏正月二日茶毘收遺骨。
至清泰二年四月八日建塔於龍門山廣化寺東南隅
風神峭拔戒節孤高。
百家子史經目無遺該博之外尤所長者近體聲律詩也。
有贈樊川長老詩。
流傳人口。
定州日中山與太原互相疑貳諸侯兼并。
王令方欲繼好息民。
因命僧齋於慶雲寺
會有獻白鵲者。
曰。
人詩客試為詠題。
即席而成。
後句云。
不知誰會喃喃語。
必向王前報太平。
王欣然。
詩人李洞者。
風骨僻異。
賈閬仙之模式。
景福中在河池相遇。
三篇。
宰相孫公渥趙公馬公裔孫竇學士夢徵符侍郎蒙李侍郎詳。
唱予和汝
塤箎韻諧。
頃在長安
講罷遊終南山逍遙園
姚秦什法師譯經之地。
年代寖深鞠為茂草。
且曰。
吾為釋子忍不興乎。
昭宗乞重修。
帝允仍舊賜草堂寺額。
後請樊川淨休禪伯
聚徒談玄矣。
及在洛也講外長誦金剛經不知紀極。
昔多居終南山崆峒山
故有三山集詩三百五十篇。
盛行于時。
弟子修文修智修行微見師之道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