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3 句因包含“陶钧”,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陶钧
第 49 句因包含“青蘋”,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青蘋
风偃草赋以上化人如是焉为韵) 中唐 · 罗立言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九十二
人之化兮。
从政所向
草之偃兮。
随风之所仰。
大小覃及
道均广敷
高下必加。
义存溥畅
咸被荣悴
非有阻于遐旷
感之化靡。
自符于顺柔。
动而悦随
岂因乎用壮
如云起于龙召。
若臣和于君唱
萧条众芳之间。
翱翔激水之上而已
美其抗威有制
应物无私
播生成于万族
炎凉四时
冈坂以尽仆。
原隰无遗
飕飗其音。
时自南而自北。
扶疏其状。
左之右之
兰丛而影分丹颖
蕙圃光摇碧滋
有感而施。
不独芃芃
触类皆长。
宁遗楚楚者茨。
则知草之偃风
威之所藉。
人之理上。
政之所化
不然
何以喻德君子
比训小人
天地化育
雷雨陶钧
当槁叶辞条
我则激凄清霜夕
晴川解冻
我则散煦妪阳春
岂直落馀花于黄菊
碎浪青蘋
至哉凝韵松桂
传香兰茝
不行而疾。
帝德之无方。
不厉而威。
神功之有宰。
兹君令所以为此
圣人于焉嘉乃。
观其匪疾匪徐。
或吹或嘘。
俾夫曲者必直。
勾者必舒。
庭叶晚飞
坠丹梧于飒尔
池荷夜转
珠露以连如。
是则草非风不靡
人非化不被。
取鉴者用于斯
观政者必于是
王者致理
与物化迁
敬授人时
乃何风不顺
式孚惠泽
则何草不元。
既殊拔木之日。
斯鄙偃禾之年。
风行之义。
可以知其教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