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 句因包含“求,童蒙”,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求童蒙
舒州山谷寺觉寂塔隋故镜智禅师碑铭772年4月 唐 · 独孤及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九十 创作地点: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
前志禅师号僧璨不知何许人出见于周隋间。传教于惠可大师抠衣邺中得道司空山。谓身相非真。故示有疮疾。谓法无我所。故居择地。以众生病为病。故至必说法度人。以一相不在内外不在其中间。故足言不以文字。其教大略以寂照妙用摄偫品。流注生灭四维上下。不见法不见身。不见心。乃至心离名字。身等空界。法同梦幻。亦无得无證。然后谓之解脱禅门率是道也。上膺付嘱下拯昏疑。大云垂阴国土为化。谓南方教所未至。我是以罗浮之行。其来不来也。其去无去也。既而袈裟与法。俱付悟者。道存形谢遗骨此山。今二百岁矣。皇帝即位后五年岁次庚戍。及剖符是州。登禅师遗居周览陈迹明徵故事。其茶毗起塔之制。实天宝景戌别驾河南少尹赵郡李公尝经始之。碑版之文。隋内史侍郎河东薛公道唐相国刑部尚书太尉河南房公琯继论撰之。而尊道之典。易名之礼。则朝廷方以多故未遑也。长老比邱释湛然诵经灵塔之下。与涧松俱老。痛先师名氏未经邦国焉。与禅众大律师释澄俊。同寅叶恭。亟以为请。会是岁嵩岳大比邱释惠融至自广陵胜业寺大比邱释开悟至自庐江。俱纂我禅师七叶遗训日相与叹塔之不命。号之不崇。惧像法本根坠于地也。愿申无边众生之宏誓。以抒罔极扬州御史大夫张公延赏状闻于是七年夏四月。上沛然兴废继绝之诏。册谥禅师曰镜智。塔曰觉寂。以大德七人洒扫供养天书锡命晖焕崖谷众庶踊跃。谓大乘中兴是日大比众议立石于塔东南隅。纪心法兴废所以然及以初中国之有佛教。自汉孝明始也。历魏晋宋齐。施及梁武。言第一义谛者。不过布施持戒天下惑于报应。而人未知禅。世与道交相丧。至菩提达摩大师。始示人以诸佛心要。人疑而未思。惠可大师傅而持之。人思而未修。迨禅师三叶。其风浸广。真如法味日渐月渍。万木根茎枝叶。悉沐化雨然后空王密藏二祖微言。始灿然行于世间。浃于人心当时问道禅师者。其浅者知有为法无非妄想。深者见佛性言下。如灯之照物。朝为凡夫。夕为圣贤。双峰大师道信其人也。其后信公以教传宏忍。忍公传惠能神秀能公退而老曹溪。其嗣无闻焉。秀公普寂寂公门徒万人升堂者六十有三。得自在慧者一曰宏正。正公廊庑龙象又倍焉。或化嵩洛。或之荆吴自是心教之被于世也。与六籍侔盛。呜呼微禅师。吾其二乘矣。后代何述焉。庸讵知禅师下生不为诸佛。故现比邱身以救浊劫乎。亦犹既往。周公制礼。仲尼述之。游夏宏之。使高堂后苍徐孟戴庆之徒。得而祖焉。天以圣贤所振为木铎。其揆一也。诸公以为司马子长夫子世家谢临川慧远法师碑铭将令千载之后。知先师全身禅门权舆王命丕显。在此山也。则扬其风。记其时。宜在法流。及尝味禅师之道也久。故不让。其铭曰。
众生佛性莫非宿植。
知诱于外,染为妄识。
如浪斯鼓,与风动息。
淫騃贪怒,为刃为贼。
生死有涯缘起无极
如来悯之,为辟度门。
即妄了真,以證觉源。
启迪心印,贻我后昆
生禅师,俾以教尊。
二十八劫,迭付微言
如禅师膺期宏宣。
世溷法灭,独与道全
童蒙来求,我以意传。
摄相归性,法身乃圆。
性身本空,我无说焉。
如禅师,道既弃世
将三十纪,妙经乃届。
皇明昭贲,亿兆膜拜
凡今后学,入佛境界
于取非取,谁缚谁解
万有千岁,此法无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