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句因包含“九重,门”,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九重门
第 16 句因包含“三匝”,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三匝
第 18 句因包含“朝,玉京”,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朝玉京
第 20 句因包含“赤城”,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赤城
第 21 句因包含“凤,秦女”,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秦女
第 22 句因包含“鸿,拾翠,洛妃”,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洛妃
第 23 句因包含“瑶草”,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瑶草
第 31 句因包含“万乘”,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万乘
第 39 句因包含“汉女”,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汉女
第 40 句因包含“湘娥”,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湘娥
第 40 句因包含“湘娥”,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湘娥
第 41 句因包含“鸣玉”,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鸣玉
第 43 句因包含“兰楫”,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兰楫
第 55 句因包含“青翰”,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青翰
第 60 句因包含“秾李,夭桃”,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秾李夭桃
第 73 句因包含“扬雄”,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扬雄
第 74 句因包含“宋玉,悲秋”,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宋玉悲秋
第 77 句因包含“礼,燕台”,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燕台
第 78 句因包含“楚材”,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楚材
第 84 句因包含“绿苔”,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绿苔
秋莲690年秋 初唐 · 宋之问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四十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习艺馆
天授元年。敕学士杨炯之问分直洛城西入閤。每鸡鸣后。至羽林仗。阍人奏名龟契。伫命拱立于御桥之西。玉池清泠红蕖菡萏。谬履扃闼。自徂秋。见其生。视其长。睹其盛。惜其衰。得终天年而无夭折者。良以隔碍仙禁。人莫由窥。向若生于潇湘洞庭溱洧淇澳。即有吴姬越客郑女卫童芳心未成。采撷都尽。今委以白露。顺以凉风荣落有期私分毕矣。斐然愿歌其事。久之乃述秋莲赋焉。
若夫西城秘掖。北禁仙流
白露先降。悲红蕖之巳
昔之菡萏齐秀。芬敷竞发
君门閟兮九重兵卫俨兮千列
绿叶青枝。缘沟覆池。
连旗摇艳。辉长剑陆离
疏瀍兮裂谷交流兮相沃。
四绕丹禁三匝承明
晓而望之。若霓裳宛转朝玉京
夕而察之。若霞灼烁赤城
既如秦女艳日兮凤鸣。又如洛妃拾翠鸿惊
足使瑶草罢色。芳树无情
复道诘曲离宫相属
飞阁周庐金铺璧除
君之驾兮旖旎。莲之叶兮扶疏
万乘顾兮驻䌽骑。六宫喜兮停罗裾
仙游德泽。纵元览神虚
岂与夫溪涧沼沚。自生兮自死。
海圻江沱万里烟波
汉女。游湘娥
鸣玉。戏清涡。
中流欲渡木兰楫幽泉一曲采莲歌。
江南岘北汀洲不极
既有芳兮莎城。长无依水国
岂知移植天泉飘香列仙
紫台月露含玉宇之风烟
杂葩兮照烛。众彩兮相宣
翡翠兮舟青翰。树珊瑚兮林碧鲜
夫其生也。春风昼荡
烁日相煎夭桃尽兮秾李灭。
大堤兮艳欲然。夫其谢也。
秋灰度琯。金气腾天
宫槐疏兮井桐变。摇寒波兮风飒然
归根息艳兮八九月。乘化无穷兮千万年。
人望兮长巳矣。郑女采兮无由缘。
何深蒂之能固。何秾香之独全
别有待制扬雄悲秋宋玉
之来兮玩早红。之暮兮悲馀绿。
礼盛燕台。人非楚材
云雾图兮为阁。金银酒兮莲作杯
落英兮俳徊。风转衰颓
黄扉兮洒锦石。萦白蘋兮覆绿苔
寒暑茫茫代谢故叶新花兮往来
秋日可哀。托芙蓉以为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