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句因包含“八万,户修月”,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修月户
第 4 句因包含“诸葛”,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诸葛
第 4 句因包含“丞相祠堂,柏”,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丞相柏
第 11 句因包含“大笑”,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大笑
第 11 句因包含“仰天大笑,绝缨”,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大笑绝缨
第 12、13 句因包含“见,南山”,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见南山
第 29 句因包含“瀛洲”,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瀛洲
第 30 句因包含“天女”,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天女
第 35 句因包含“神农”,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神农
第 39 句因包含“三君”,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三君
第 39 句因包含“三君”,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三君
第 40 句因包含“五大,夫”,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五大夫
第 42 句因包含“歌云”,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歌云
第 53 句因包含“孤山,梅”,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孤山梅
第 55 句因包含“胡不,归”,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胡不归
第 56 句因包含“大笔”,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大笔
第 4 句因包含“诸葛”,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诸葛
第 4 句因包含“丞相祠堂,柏”,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丞相柏
第 11 句因包含“大笑”,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大笑
第 11 句因包含“仰天大笑,绝缨”,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大笑绝缨
第 12、13 句因包含“见,南山”,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见南山
第 29 句因包含“瀛洲”,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瀛洲
第 30 句因包含“天女”,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天女
第 35 句因包含“神农”,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神农
第 39 句因包含“三君”,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三君
第 39 句因包含“三君”,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三君
第 40 句因包含“五大,夫”,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五大夫
第 42 句因包含“歌云”,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歌云
第 53 句因包含“孤山,梅”,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孤山梅
第 55 句因包含“胡不,归”,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胡不归
第 56 句因包含“大笔”,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大笔
南山松皮歌 清 · 舒位
出处:瓶水斋诗集卷八
伊吾塞南山松树皮厚二尺,色赤。龙雨樵先生谪官其地,曾赋长歌,顷以见示,乃属而和之。
赠君以禹贡峄阳孤生之桐,不若玉策天陵偃盖之楼松。
报我以广寒殿前八万四千户修月之青枝,不若成都诸葛丞相祠堂溜雨四十围老柏之苍皮。
我不能穷走邓林逐日三万里,又不能饱餐伏灵御风五百岁。
此树婆娑不可见,山不信鱼之大,海不信木之怪,橐驼矗矗以为马肿背。
雨樵先生仰天大笑冠绝缨,曰尔不见南山松皮年老能成精。
今虽难见南山松皮之情状,尚有一曲南山松皮之歌行。
我读松皮诗,一读再击节。
诗又奇于松之皮,松又古于山之雪。
雒常树生肃慎国,昔者盖已有此说。
不然叔孙殪长狄,身横九亩其色赤,得寸则寸尺则尺。
翳惟古龙鳞,羌有古虎文。
豹皮留皮无其人,牛则有皮儗不伦。
瓜皮李皮茫茫坠绪不入世系称曾孙,松花万斛散作瀛洲尘。
松钗一股聘天女,此其家不贫。
死无枝叶生无根,海水倒卷飞昆崙,红桐十番今尚存。
神农不敢制为衣,仓颉不知造作纸,吉祥菩萨开炉炼石不敢取作薪。
又何况一天王,三君子,五大夫及百虫将军。
我虽不见可无憾,尝读先生歌云云。
先生之歌感慨悲,此非皮相所能为。
叹息斧斤,斫为松柴。
亲近文字,题为松牌。
松寿不知其几也,奈何与麟皮作鼓龙皮作扇同此灾。
先生曷不去吟御沟杨柳都堂槐,或者曲江杏,孤山梅,而独短衣匹马过轮台。
田园将芜胡不归,濡染大笔题此抑塞磊落之奇材。
其奇也若此,客有歌于南山之北北山之南者,余焉能属而和之哉。
客曰否,余曰诺。
皮不存,诗乃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