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 句因包含“运斤”,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运斤
第 40 句因包含“牧之”,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牧之
第 63 句因包含“醯鸡”,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醯鸡
第 64 句因包含“蟪蛄”,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蟪蛄
第 88 句因包含“文石”,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文石
第 92 句因包含“卑宫”,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卑宫
第 111 句因包含“三德”,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三德
第 112 句因包含“指佞,草”,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指佞草
第 114 句因包含“触邪”,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触邪
第 122 句因包含“汗马”,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汗马
第 122 句因包含“汗马”,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汗马
第 134 句因包含“抱瓮,老”,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抱瓮
第 163 句因包含“弥纶”,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弥纶
第 166 句因包含“五色,补天”,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补天
第 171 句因包含“知,帝力”,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知帝力
第 40 句因包含“牧之”,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牧之
第 63 句因包含“醯鸡”,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醯鸡
第 64 句因包含“蟪蛄”,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蟪蛄
第 88 句因包含“文石”,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文石
第 92 句因包含“卑宫”,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卑宫
第 111 句因包含“三德”,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三德
第 112 句因包含“指佞,草”,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指佞草
第 114 句因包含“触邪”,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触邪
第 122 句因包含“汗马”,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汗马
第 122 句因包含“汗马”,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汗马
第 134 句因包含“抱瓮,老”,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抱瓮
第 163 句因包含“弥纶”,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弥纶
第 166 句因包含“五色,补天”,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补天
第 171 句因包含“知,帝力”,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知帝力
采石赋(并序 建中靖国元年) 宋 · 程俱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二四、康熙《具区志》卷四、《南宋文录录》卷一、光绪《开化县志》卷一三 创作地点: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
建中靖国元年,以修奉景灵西宫,下吴兴、吴郡采太湖石四千六百枚,而吴郡实采于包山。某获目此瑰奇之产,谨为赋云:
吴吏采石于包山也,洞庭乡三老趋而进、揖而言曰:「惟古浑浑,物全其天。金藏于穴,珠安于渊。机械既发,剖蚌椎矿。不翼而飞,无胫而骋。刳山探海,阶世之竞。乃若富媪赘瘤,则为山岳,茂草木于毛肤,包崭岩于骨骼。与瓦甓其无间,何于焉而是索(《晏子春秋》:灵山以石为身,以草木为毛发。)。今使者窥复穴、荡沉沙,搜奇礓于洞脚,劂巧势于丘阿。呼灵匠以运斤,指阳侯使息波。竖江山之崿崿,积剑阁之峨峨(江淹《江上之山赋》曰:「百里兮崿崿。」张载《剑阁铭》:「岩岩梁山,积石峨峨。」)。莫不剔山骨、拔云根。贞女屹立,伏虎昼奔。督邮攘袂以相睨,令史临江而抗尘。虽不遭于醯沃,岂有恨于苔痕。嗟主人之不见,信羊牧之犹存。何一拳之足取,笑九仞之徒勤(王韶之《始兴记》:「中宿县有贞女峡,水际有石,似女子。」《幽明录》:「宜都建平界有倚石,如二人。俗谓一郡督邮,争界于此。」《南康记》:「湘源有长濑,其旁石或像人二,人名为令史。」卢仝《赠石诗》:「主人虽不归,长见生人面。」又:「自惭埋没久,满面苍苔痕。」)。既而山户蚁集,篙师云屯,输万金之重载,走千里于通津。使山以为骨,则土将圮;使玉以为璞,则山将贫。煮粮之客,叹终年之无饱;谈玄之老,持一法其谁论(《神仙传》:白石生煮为粮。)。尝闻不为无益,则用之所以足;惟土物爱,则民之所以淳。怪斯取之安用,非野夫之得闻。敢请使者」。吏呼而语曰:「醯鸡不可与语天,蟪蛄不可与论岁。矧齐侯之读书,岂轮人之得议」。三老曰:「极治之世,樵夫笑不谈王道;至圣之门,鄙夫问而竭两端。野人固愿知之」。对曰:「上德光大,孝通神明。阐原庙之制,妥在天之灵。以谓物不盛则礼不备,意不尽则享不精。故金瑰珠琲,天不秘其宝;樟楠楩梓,地不爱其生。而青州之怪,犹未足于充庭,故于此乎取之。且太行之石英,采谷城之文石,以起景阳于芳林者,魏明之侈陋也;菲衣恶食,卑宫室以致美乎祭祀者,夏禹之勤俭也。上方罢后苑之作,缓文思之程,示敦朴以正始,尽情文而事神。此固上德之难名者矣。抑尝闻之,西有未夷之羌,北有久骄之虏,顾蹀血之未艾,乍游魂而送死。方将不顿一戈,不驰一羽,殄丑类于烟埃,瞰幽荒于掌股,庶黄石之斯在,傥素书之可遇。抑又闻之,三德虽修,不去指佞之草;万国虽和,犹豢触邪之兽。盖邪佞之蛊心,犹膏肓之自腠。惟属镂之无知,顾尚方之奚救?故将铸采石以为剑,凛竖毛于佞首。若是,则在边无汗马之劳,在廷无履霜之咎也(《穆天子传》:「天子升于采石之山,取采石焉,铸以成器于黑水之上。」)。抑又闻之,尧不能无九年之灾,汤不能无七年之旱,虽阴阳之或盭,岂闲纵之可缓?故将放鞭石于宜都,回雨旸于咳眄(《荆州图副》:「宜都有石穴,穴有二石,俗云其一为阳,其一为阴。旱鞭阳石则雨,雨鞭阴石则晴。」)。抑又闻之,扶耒之子,有土不毛;抱瓮之老,有茅不薅。富者侈而贫者惰,游者逸而居者劳。虽齐导之有素,奈狡焉而是逃。故将取嘉石以列坐,平罢民于外朝。抑又闻之,日不蔽则明,川不阏则清,听之广者视必远,基之固者构不倾。方披旒而出黈,俾伐鼓而扬旌。盖萧墙之戒,坐远于千里;朽索之驭,益危于薄冰。矧四者之无告,尤圣人之所矜。故将尽九山之赤石,达万县之穷民」。三老悚然而兴曰:「圣治盖至此乎」!吏曰:「此犹未也。若其造化掌中,宇宙胸次,弥纶两仪而执天之行,燮理二气而袭气之母,此包牺之妇所以引日星之针缕,方将鍊五色以补天,育万生于一府。既无谢于襄城之师,又何惊于藐姑之处?吾亦与汝饮阴阳之和而游万物之祖矣,又何帝力之知哉(卢仝诗:「女娲伏羲妇,引日月之针、五星缕。」)」!三老稽首再拜曰:「鄙朴之人,聋瞽其知,鹿豕其游,窃亿妄议,乃今知之」。
按:《北山小集》卷一二。又见《吴都文粹》卷六,绍定《吴郡志》卷二九,正德《姑苏志》卷一四,《历代赋汇》卷二三,《古今图书集成》坤舆典卷一六,山川典卷二八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