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火之性也,偏其反而;
水火之利也,一以贯之。
居惟异处,动必相资。
始则无自入焉,受诸睽而已矣;
中则往有功也,取既济以宜其。
原夫两仪肇生,五行并命。
水以流而顺,火以明而盛。
一彼一此,自分燥湿之情;
知和而和,匪间炎凉之性。
烈烈汤汤,曰阴曰阳。
其数六者柔而胜,其数七者炽而昌。
六以阴而习乎坎位,七以阳而配彼离方。
离坎诚非其一致,阴阳安得而两忘。
虽天生之材,本四象而区别;
盖日用之利,合二体以交相。
道非独善,功不相远。
翻疑乎方以类聚,何患乎体与情反。
作咸作苦,始殊同气之求;
曰润曰炎,岂宜相得之晚。
施之无穷,和而不同。
亦犹天地分而其德合,山泽乖而其气通。
日月殊行,在照临而相望;
寒暑异数,于化育以同功。
则知质本相违,义常兼济。
六府辩盛德之美,九鼎洽大亨之惠。
分而为二,曲直相入。
以诚难会之有元,胡越异心而自契。
象则远尔,理则依于。
当异位而有别,终同功而靡疏。
从政者宽猛相须,体兹至矣;
为道者恬智交养,观此行诸。
是故躁以静为君,有以无为用。
相薄类风雷之益,违行殊火水之讼。
我道也不相入而相资,与天下之公共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