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句因包含“夷叔”,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夷叔
第 18 句因包含“首阳,山”,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首阳山
第 19 句因包含“夷齐”,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夷齐
第 26 句因包含“俎豆”,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俎豆
首阳山吴赋(并序 庆历六年十一月三日 北宋 · 蒋堂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五、《蒐古汇编》卷五二、乾隆《蒲州府志》卷一八、光绪《永济县志》卷一七
余守蒲中,访首阳山,见伯夷、叔齐墓存焉。
旁有祠宇,皆荒圮不葺。
因增而修之立石篆字,以表其墓。
作赋云:
太华之北,雷首之西,粤有岑岭,切乎霞霓。
古木苍苍愁烟凄凄
图志所按,史传是稽,兹所谓首阳之山,昔隐乎夷、齐者焉。
呜呼
贤者去世,几千其岁,逮今齐民,犹怀馀懿。
而荒祠之下,俎豆不废
古坟之侧,樵苏不至
吁,可异也!
时余清旦出乘朱轓,傍自沙渚,危跻石门
因慨思于往躅,遂一吊羁魂
虔揖遗像怅然遥想
何饿骨之幽沦,而穷山苍莽
山之云兮荟蔚而兴,山之风兮清微有声,意夷、齐光灵兮倏变而成。
山之木兮岁寒不折,山之兮香摧不灭,意夷、齐气质兮既化而结。
可胜言哉!
呜呼
青青,在彼山蹊胡为作歌而悲?
芃芃,在彼郊圻胡为不食而饥?
乎哉
救时以仁,垂教以义。
生有一朝之耻,殁无万世之愧。
激贪夫廉,立懦夫志。
宜乎竦闻其风,无泯厥祀。
余来山坰,识之以铭,铭曰:山之上,古之茔。
孤竹之子圣人之清者也。
庆历六年冬十一月三日
按:《山右石刻丛编》卷一三,光绪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