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3293~
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引三国魏·张晏曰:「禹巡狩至会稽而崩,因葬焉。上有孔穴,民閒云禹入此穴。」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引《越绝书》云:「禹上茅山大会计,更名曰会稽。」张勃《吴录》云:「本名苗山,一名覆釜,禹会诸侯计功,改曰会稽。上有孔,号曰禹穴也。」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石箐山一名玉笥山,又名宛委山,即会稽山一峰也,在会稽县东南十八里。《吴越春秋》云:『禹案黄帝中经九山,东南天柱,号曰宛委,赤帝左阙之填,承以文玉,覆以盘石,其书金简青玉为字,编以白银,皆瑑其文。禹乃东巡,登衡山,血白马以祭。禹乃登山,仰天而笑,忽然而卧,梦见绣衣男子自称玄夷仓水使者,却倚覆釜之山,东顾谓禹曰:「欲得我山神书者,齐于黄帝之岳,岩岳之下,三月季庚,登山发石。」禹乃登宛委之山,发石,乃得金简玉字,以水泉之脉。山中又有一穴,深不见底,谓之禹穴』。史迁云『上会稽,探禹穴』,即此穴也。」
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引三国魏·张晏曰:「禹巡狩至会稽而崩,因葬焉。上有孔穴,民閒云禹入此穴。」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引《越绝书》云:「禹上茅山大会计,更名曰会稽。」张勃《吴录》云:「本名苗山,一名覆釜,禹会诸侯计功,改曰会稽。上有孔,号曰禹穴也。」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石箐山一名玉笥山,又名宛委山,即会稽山一峰也,在会稽县东南十八里。《吴越春秋》云:『禹案黄帝中经九山,东南天柱,号曰宛委,赤帝左阙之填,承以文玉,覆以盘石,其书金简青玉为字,编以白银,皆瑑其文。禹乃东巡,登衡山,血白马以祭。禹乃登山,仰天而笑,忽然而卧,梦见绣衣男子自称玄夷仓水使者,却倚覆釜之山,东顾谓禹曰:「欲得我山神书者,齐于黄帝之岳,岩岳之下,三月季庚,登山发石。」禹乃登宛委之山,发石,乃得金简玉字,以水泉之脉。山中又有一穴,深不见底,谓之禹穴』。史迁云『上会稽,探禹穴』,即此穴也。」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260~
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左丞相斯从,右丞相去疾守。少子胡亥爱慕请从,上许之。十一月,行至云梦,望祀虞舜于九疑山。浮江下,观籍柯,渡海渚。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而立石刻颂秦德。唐·张守节《史记正义》:「越州会稽山上有夏禹穴及庙。」
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左丞相斯从,右丞相去疾守。少子胡亥爱慕请从,上许之。十一月,行至云梦,望祀虞舜于九疑山。浮江下,观籍柯,渡海渚。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而立石刻颂秦德。唐·张守节《史记正义》:「越州会稽山上有夏禹穴及庙。」
例句
禹穴探书罢,天台作赋游。 张继 会稽秋晚奉呈于太守
亦恐浅深同禹穴,兼云制度象污樽。 方干 僧院小泉井
南寻禹穴见李白,道甫问信今何如。 杜甫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
孔家唯有地,禹穴但生云。 卢纶 送耿抬遗湋充括图书使往江淮
万里南天外,求书禹穴间。 耿湋 常州留别
东野窥禹穴,李翱观涛江。萧条千万里,会合安可逢。 韩愈 此日足可惜赠张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