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句因包含“三郎”,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三郎
第 5 句因包含“唇齿”,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唇齿
第 5 句因包含“鼎足”,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鼎足
第 5 句因包含“鼎足”,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鼎足
第 9 句因包含“历山”,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历山
第 12、33 句因包含“中郎”,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中郎
第 26 句因包含“传经”,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传经
第 31 句因包含“铭石”,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铭石
第 34 句因包含“求,象罔”,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象罔
第 35 句因包含“隆准”,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隆准
石参议天发神谶碑 清末民国初 · 沈曾植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海日楼诗卷五
鬼目化为苦荬生平虑。
石印三郎字填朱,天玺封发九州都。
唇齿已亡鼎足势,封禅忽侈妖言馀。
吴人好谶复好书归命骄笔齐人如。
国山属建历山象,妙选正尔名无虚。
休明书源史阙疏,得非远祖中郎乎。
当年避怨吴会,顾侯从学琴书俱。
江南笔髓系统譬犹易说荀为虞。
我尝察精兼拟似,證之篆势奇觚
扬波振撇状明白,短身纾体情研摹。
从悬衡编各翾跂,不方不圆眇斜趋。
诘屈诚非研桑计,棼缊或会苍沮初。
兹非斤权诏版体,亦异三体传经儒。
傥复斯文斯喜所谓古今杂形欤。
散盘盂鼎象分布元初延光形模
周铭钟彝汉铭石,要从九派昆墟
中郎篆沈赤水珠,冥求象罔踌躇
休明焕然隆准在,排空騄耳开通涂。
叶侯新论朱育摅,我感奇字关枢
荒荒海日瓜庐上规姚姒旁梵祛。
百二十体纷爬梳,道有因增无破除
因指见月悟有藉,卮言存为通人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