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韵字:  或选择
总目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多音字下载平水韵表
韵字 五絶 2153七絶 19177五律 11204七律 19844五排 1195七排 177 3869四言 515六言 382古風 7229樂府 638 23 362 233辭賦 39琴操 15 84其他 492 498
共382,分12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下一页
(续上)
洪亮吉 1746 - 1809 一首
觉罗四明 一首
刘大观 1753 - 1834 一首
刘崧 一首
缪葆忠 一首
缪公恩 1756 - 1841 二首
南有容 1698 - 1773 一首
潘伯鹰 1882 - 1967 一首
裴景福 1854 - 1924 二首
钱大昕 1728 - 1804 一首
阮元 1764 - 1849 三首
王文治 1730 - 1802 一首
吴克明 1872 - 1937 一首
玄烨 1654 - 1722 一首
姚燮 1805 - 1864 一首
易顺鼎 1858 - 1920 一首
胤禛 1678 - 1735 四首
张若霏 一首
张英 1637 - 1708 三首
赵观彬 1691 - 1757 一首
朱昆田 1652 - 1699 二首
家移浙水平壤,里本陈留外黄。
瓣香我忆佣叟,汲井人传婿乡
⑴ 谱云申屠氏自汉代迁居富阳之屠山及宋时有赘于范氏者又移居荻浦焉井即范氏之旧也
绕屋千竿掩映,飘空万派汪洋。
济川我愧无具,但愿海波不扬(江宝钗编校)
亭槛接乎牛斗,一览直到扶桑。
李白风流绝世,未能来此一狂。
闻说香山九老,高年聚会同堂。
自昔名□不朽,至今姓氏犹芳。
惟兹夫子嗣起,足与前人并良。
我辈称觞再拜,冈陵为诵一章(施懿琳编校)
树树秋含画意,家家门掩斜阳。
沣水清于湘水,他乡何似故乡。
帘前花影树影,窗外天光水光。
正喜小炉茶熟,忽闻隔舍酒香。
未得竟寻丘壑,尚能小有林塘。
不觉半生是梦,居然两鬓如霜。
围棋戏吟(辛酉) 清 · 南有容
六言诗
余与客围棋。客曰子之舍黑而取白也。将谓白者阳而黑者阴欤。余曰然。吾自知才弱敌强。子之胜我。是子使阴胜阳也。客笑曰屈伸消长。固天数也。余曰虽然。宁为阳屈。不为阴伸。宁为阳消。不为阴长。
一局君且饶我,可使阳弱阴强。
若言成败在天,我也毕竟为阳。
病坊坐雨 其一 清末至现当代 · 潘伯鹰
六言诗
帘外横风密雨,床前馀药零香。
端可心欣失马,未须意计亡羊。
还乡漫兴 其五 清末民国初 · 裴景福
六言诗
三面青秧刺水,一池红藕生香。
为让牛羊归路,邻翁话到斜阳。
其六
六言诗
箫鼓同村嫁娶,寤歌一枕羲黄。
到处清风明月,人间那有沧桑。
阅人朦胧有味(用山谷诗),见事鹘突无妨。
且过三平二满,不管五角六张。
皋亭山下春色,甘遁村前夕阳。
柳叶才匀鸭绿,菜花尽染鹅黄。
双桥远水弄影,画舫晚风载香。
况是碧桃万树,我来权作渔郎。
非雾非烟山气,半晴半雨云光。
风势或凝或散,天时乍暖乍凉。
行过沙路石路,间有草香药香。
莫少莫多茶饭,勿单勿厚衣裳。
中秋小园镫月(壬申) 清 · 阮元
六言诗
小园镫影花影,彻夜草香露香。
遥忆二分明月,平开一半秋光。
檐竹疏疏半落,井梧飒飒初凉。
春明作客岁晚,秋雨停樽夜长。
画图有怨难写,帘幕无风自飏。
谁念紫薇仙署,颠毛欲似潘郎。
六言 清末至民国 · 吴克明
六言诗
① 编者按:《嘉义县志》、《台海诗珠》均题作〈渔者〉。
半生烟蓑雨笠,燃吸楚竹清湘。
踏破渔樵古道,归来鸟噪斜阳。
固关口号 清 · 玄烨
六言诗
关固须凭人守,城高所赖兵防。
若非威德恩惠,恃险何曾世长。
紫盖自擎烟菌,青根谁割云肪?
自古松乔有宅,至今秦汉无皇。
谢人赠物六言四首 其三 (庚子)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六言诗
握拳透爪不免,骈指枝拇何伤。
系出黄甘传外,供来白净王旁(佛书有白净王。吴子备赠佛手柑。)
⑴ 宋人有《黄甘陆吉传》,『黄甘』,即黄柑也。
清 · 胤禛
六言诗
风露微凉天气,四乡一派秋光。
荞吐东阡雪白,禾香南亩云黄。
青刈园蔬足雨,红收林实经霜。
举室欣逢乐岁,商量筑圃登场。
暮雨一帘初卷,东风万卉齐芳。
隔林渔火明灭,沿溪笛韵悠扬。
晚晴远眺 清 · 胤禛
六言诗
垂柳阴阴亭榭,落花点点池塘。
情怡平林暮霭,目极芳草斜阳。
水硙溪边自转,鱼罾篱外谁张?
万里清光皎洁,数声笛韵悠扬。
自遣 清 · 胤禛
六言诗
清昼梵风传磬,中宵禅月满床。
声色是我得会,色声与我两忘。
断岸深朱浅白,疏篱重碧轻黄。
迢递鸟归密树,酩酊人醉斜阳。
按:皖雅初集卷二
曲径潜过深绿,小亭尽绕修篁。
不用频摇团扇,阴浓地湿偏凉。
爱看一犁春雨,家家尽力农桑。
黄犊乌犍俱雅,绿蓑青笠皆香。
其三十
六言诗
石磴遥通水榭,小桥近接筠廊。
垂柳袅娜波面,藕花千朵银塘。
人称皇极无党,我爱徐公有常。
俯仰皆忘污辱,激扬独著清刚。
今时世道犹赖,他日士流可张。
万事亲朋哭送,铭旌吏部煌煌。
三月尾多乌信,算程已至南昌。
怕有抛车云起,须寻余大娘航(唐时西江客船惟余大娘航最大)
其十三
六言诗
皖口波连浦口,东梁山对西梁。
曾记昔年归路,蕨肥笋美鱼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