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人控鹤⑴,碧落压天津⑵。 达理通含识⑶,虚无即是真⑷。 河车谁肯信⑸,铅汞本相亲⑹。 造化皆如此⑺,今缘论宿因⑻。 ⑴ 原注:优游自适,至人不拘。或驾鹤以凌虚,显逍遥之不滞。 ⑵ 原注:圆盖四垂,压乎四极。诚为神仙胜赏之处也。 ⑶ 原注:物理虚通,道性无别,一以贯之,其在兹矣。 ⑷ 原注:虚无妙本,体本即真,物物周通,何往弗济。 ⑸ 原注:延龄妙术,传乎至人。正气河车,信非凡庶。 ⑹ 原注:铅汞相资,阴阳共致。于道非远,名曰相亲。 ⑺ 原注:虚而无心,动而有应。造化万汇,功成一揆。 ⑻ 原注:积功累德,诣道见真。谅此今缘,本由曩植。 奥义通玄化⑴,精微妙入神⑵。 功程随志愿⑶,贬降背于真⑷。 静默堪为法⑸,无言事可亲⑹。 逢师传口诀⑺,金玉变埃尘⑻。 ⑴ 原注:夫至道冲邈,包乎奥义,故能通于妙有,叶于玄化矣。 ⑵ 原注:杳冥之精,通微隐妙,盖善究虚极,以彰得一。神授其灵,应用无竭也。 ⑶ 原注:积德累功,趣乎妙道。行随愿感,报应斯明。 ⑷ 原注:道本无言,依言显道。以是非而取相,或贬降以拘情,动念乖真,背于道矣。 ⑸ 原注:静默之妙,志守雌静。事可轨持,善契真理。 ⑹ 原注:大音希声,无言契道。理事俱寂,息用澄神,惟德是修,故可亲也。 ⑺ 原注:玄元秘旨,妙出有无。在三之义既严,得一之源可究矣。 ⑻ 原注:富莫富于无贪,贵莫贵于得道。道既可得,心故无贪,视金玉如埃尘,诚可信焉。 愚痴常似醉⑴,何异梦中人⑵。 欲达终无见⑶,怀疑道岂亲⑷。 非为贪闭口⑸,那是益于身⑹。 先生堪寂默⑺,种福不传因⑻。 按:《御制逍遥咏》卷一 ⑴ 原注:性昧于情,智劣于识。蠢蠢凡愚,常犹醉矣。 ⑵ 原注:迷道之人,其昏若梦,真心未达,在理何醒。 ⑶ 原注:妙道非远,而中智已降,欲达未能者何?无颖悟之见识也。 ⑷ 原注:真元之气,抱一之瑞,若犹豫而求,则疏远矣。 ⑸ 原注:背道之贪,非为之议,固惟缄口,静默为先。 ⑹ 原注:扰扰尘寰,区区动识,迷者坠,悟者升。如能顺理契真,则于身益矣。 ⑺ 原注:古之达道者,不言而化。故维摩之默然杜口,仲尼曰予欲无言。 ⑻ 原注:世福犹种植而生,道离色形,诸相泯息,故不传因也。 万灵通有感⑴,臧否在名人⑵。 志诚昭明德⑶,清净见于真⑷。 奉道惟恭谨⑸,修持愿本因⑹。 广将求利益⑺,苦乐救生民⑻。 ⑴ 原注:圣人之御宇也,必法天而行道,则广无不覆,幽无不烛。万灵皆蒙于玄化,则何有不通其所感哉。 ⑵ 原注:知人者哲,所谓名人。何则,以人之所为皆能优劣,其善恶无所遗矣。 ⑶ 原注:志节诚实之士,虽韬光遁迹如畏四邻,而如玉在石,润发于外,不可隐也。 ⑷ 原注:人之所以昧于道者,皆由六情浊乱故也。若能存神养素,消落尘虑,则自然见于天真尔。 ⑸ 原注:道者,二仪之母,万物之祖。是以奉之者在乎谦恭而廉谨也。故《老子》云:万物尊道而贵德。 ⑹ 原注:养道之士,以愿为因。所谓穷则独善,达则兼济。夫如是,则可以策勤而进业矣。 ⑺ 原注:利之广大者,莫若乎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则自然损其求欲,反乎淳朴也。 ⑻ 原注:圣人不惮勤苦,而乐为救民也,如大禹治水,而手足胼胝矣。 随缘心不见⑴,性各本来真⑵。 恶事誇唇颊⑶,愚痴似醉人⑷。 忙忙何物有⑸,急急利名亲⑹。 入定观浮世⑺,苍生业感因⑻。 ⑴ 原注:修道之人,随缘任运。凡人揆之,未见其心矣。 ⑵ 原注:大鹏至大,焦螟至微,其间性即,(原校:宋作命)各遂其宜,真乃本来无异也。 ⑶ 原注:弃善逐恶,见利忘义,庶事争衡,骋颊舌之诡诈矣。 ⑷ 原注:见如窥管,情若守株。玄虚罔知,慈俭复昧,兀兀懵然如醉者也。 ⑸ 原注:逼迫尘世,驰竞寻常。罔知恍惚之中,岂究虚无之妙也。 ⑹ 原注:流年急景,贪利亲名,违理执言,而背于道也。 ⑺ 原注:入根本定,以天眼观,见瞬息之光阴,悯蜉蝣之倏忽者也。 ⑻ 原注:苍生,众生之谓也。各修善恶为因,遂致业报差别也。 白日众生见⑴,几来得意人⑵。 萍蓬如似梦⑶,丹鼎妙清神⑷。 红树非花影⑸,青松压海津⑹。 入玄龙虎伏⑺,大道许相亲⑻。 ⑴ 原注:道在目前,犹如白日。群情共睹,良以无私。《老子》云:吾道甚易见。 ⑵ 原注:然而得意忘言者鲜矣。《老子》云:天下莫能见,莫能行。 ⑶ 原注:于真未悟,触(原校:宋作解)目匪宁。身类萍蓬,自南自北;心同梦寐,若存若亡。 ⑷ 原注:孰知乎金丹宝鼎为度世之津,其妙也,清人之神,神清则可以复于淳素尔。 ⑸ 原注:如树亭亭,红光赫弈。屡经烈焰,久而弥(原校:宋作天)芳,斯乃药成之象也,非如草木之花倏然而谢。 ⑹ 原注:药之坚性,不为物迁,如松之贞,陵寒益茂。压海津,则高远之状。 ⑺ 原注:青龙为阳,白虎为阴。二位交时,自相制伏。斯则入修鍊之玄奥,通造化之神妙矣。 ⑻ 原注:丹之成也,可以延龄而度世,变化而利物,从有入无,与道亲也。 天上及天下⑴,施为那是亲⑵。 物情归造化⑶,大道见深仁⑷。 果位非遥远⑸,贤愚自苦辛⑹。 焉知皆日用⑺,秋换一年春⑻。 ⑴ 原注:至理无外,包括弥纶。或天或人,咸归覆育。斯乃彰妙用之至广尔。 ⑵ 原注:虽施张一气,资始三才,功成不居,孰为亲矣。 ⑶ 原注:物之有情者,皆禀于至灵之气,虽识智万殊,皆归于造化之理也。 ⑷ 原注:夫道之为用也,然则生成万有,视同刍狗,不责其报,是以见仁之深矣。 ⑸ 原注:悟理为因,得道为果。策勤无间,相去非遥。 ⑹ 原注:虽贤愚非等,若不悟道之玄妙者,或访神仙,外求异术,或鍊金石,用益遐龄。既背天真,徒为劳苦。 ⑺ 原注:安知乎语默动息,皆道之用也。而乃舍本求末,何迷之甚哉。 ⑻ 原注:一岁春光,宁殊石火;秋风飒至,万木飘零。可比童颜倏然衰老矣。 一法归千法⑴,真如即是真⑵。 迷情终不见⑶,达了悟知因⑷。 海纳分他境⑸,心平故可亲⑹。 但明修鍊路⑺,善业尽随身⑻。 ⑴ 原注:玄元妙旨,博总群经,以一气贯三才,以一法归众法,故云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⑵ 原注:于诸法中体了真性,行无相行,言无言教,乃是真也。 ⑶ 原注:迷情滞教,不见真常,达士契真,不害于教。《老子》云:我独异于人。 ⑷ 原注:悟道之人,心照清净,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⑸ 原注:众水朝宗,群流丛萃,虽分异派,同纳一源,亦犹统道真乘,万化俱服也。 ⑹ 原注:了乎虚静之宗,专务为治之本,以万物利为利,以百姓心为心,得不平也。 ⑺ 原注:欲履大道,精行为先,必体真如,群动咸归也。 ⑻ 原注:谷神不死,响应无方,为善从之,其理明矣。 探玄何妙理⑴,元化得均匀⑵。 去住分明纪⑶,终期远大亲⑷。 物华堪赏咏⑸,离挠最名珍⑹。 碧落翻霞彩⑺,千秋不老春⑻。 ⑴ 原注:太玄幽键,妙一秘扃,必欲探之,以何至妙之理而可及也。此盖叹道之深矣。 ⑵ 原注:穷元化之源,得亭毒之妙,生咸品汇,要在均匀也。 ⑶ 原注:既得元化之妙,颇同修养之方,故动静思之,分明纪于深衷,务尽勤行也。 ⑷ 原注:远者大者,唯圣人能知能行,故终事躬亲而为之,所以作程于万世也。 ⑸ 原注:妙尽物华,咸归至理,亦足以供于赏咏也。 ⑹ 原注:一真内照,诸境外寂,动无所著,举必皆通,故无挠矣,若此最名珍也。 ⑺ 原注:骖鸾驭鹤上升碧落者,必高谢尘蒙,轻翻霞彩也。 ⑻ 原注:历千秋而不老,斯可谓之长春矣。神仙之寿,皆若此焉。 法则定乾坤⑴,千秋与万春⑵。 金乌飞绛阙⑶,玉兔弄精神⑷。 达识逢堪笑⑸,贤愚本是真⑹。 清风摇圣境⑺,仙说洞中人⑻。 ⑴ 原注:法天行健,则地守谦,规矩有仪,修鍊无忒。 ⑵ 原注:道常无变,一气恒真,既体无心,能长且久。 ⑶ 原注:鼎器既立,至药告成,阳精发彩于红炉,辉焕照临于象外。 ⑷ 原注:阳威已舒,阴魄仍显,精神惊跃,气候交驰。 ⑸ 原注:大人君子,博识广闻,嗤彼未知,触途成拥也。 ⑹ 原注:洞达幽微,释神澄虑,贤愚一致,物物皆真。 ⑺ 原注:阴虎才吟,清风发吹,轻摇真域,微动芳林。 ⑻ 原注:神仙至论,玄妙非虚,别有洞天,群贤胜赏尔。 古来高逸士,数目几多人。 积德千花秀,温良七宝珍。 缘因终可作,好事福齐臻。 宇内光阴速,仙天夜月春。 相位期三入,人心望一新。 名称高世表,器识自天真。 孰谓仁人寿,空怜吾道贫。 彼苍如有意,应百赎其身。 逍遥微物累,出处任天真。 薄宦已陈梦,青山犹故人。 鉴湖凉不暑,荷叶净无尘。 往往入图画,扣舷攲角巾。 绕堤千障碧,过雨一回新。 并驾馆中杰,分题湖上春。 杯觞同臭味,篇什倍精神。 招手年时燕,遄归尚及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