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允藩克正。 惟是喉舌,光翼明圣(○《书钞》六十。)。 神惟显思,不言而令。 玉帛之礼,敢陈庄敬。 奉如弗胜,荐如受命。 交于神明,悫于言行(○同上)。 选辰崇飨,饰礼严敬。 靡爱牲牢,兼馨粢盛。 明明烈祖,龙光远映。 肇我王风,形斯舞咏(○同上)。 幽瑞浚灵,表彰嫔圣。 翊载徽文,敷光崇庆。 上纬缠祥,中维饰咏。 永属辉猷,联昌景命(○同上)。 天下为家,大梁受命。 眷求一德,惟烈无竞。 仪刑哲王,元良诞庆。 灼灼明两,作离承圣。 英华外发,温文成性。 立师立保,左右惟政。 休有烈光,前星比盛⑴。 ⑴ ○《乐府诗集》十四。《诗纪》九十五。 穆穆天子,时惟圣敬。 济济群公,恭为德柄。 为撤有典,膳夫是命。 礼行禘尝,义光朝聘。 神飨其德,民洽其庆。 ① 大观者。取易彖曰:大观在上。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也。 皇矣帝烈,大哉兴圣。 奄有四方,受天明命。 居上不怠,临下惟敬。 举无愆则,动无失正。 物从其本,人遂其性。 昭播九功,肃齐八柄。 宽以惠下,德以为政。 三趾晨仪,重轮夕映。 栈壑忘阻,梯山匪夐。 如曰有恒,与天无竟。 载陈金石,式流舞咏。 咸英韶夏,于兹比盛(○同上)。 烝哉我皇,固天诞圣。 履端惟始,对越休庆。 如天斯久,如日斯盛。 介兹景福,永固骏命(○同上)。 缔基发祥,肇源兴庆。 乃仁乃哲,克明克令。 庸宣国图,善流人咏。 开我皇业,七百同盛(○同上)。 ① 《唐书·乐志》曰:“贞观中夕月乐,降神用《豫和》。皇帝行用《太和》。登歌、奠玉帛用《肃和》。迎俎用《雍和》。酌献、饮福用《寿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武舞用《凯安》。送神用《豫和》。其《豫和》、《太和》、《寿和》、《凯安》五章,辞同《冬至圜丘》。” 测妙为神,通微曰圣。 坎祀贻则,郊禋展敬。 璧荐登光,金歌动映。 以载嘉德,以流曾庆。 ① 《唐书·礼仪志》曰:“明皇开元二十年正月,诏两京诸州置玄元庙,天宝二年三月,以西京玄元庙为太清宫。其乐章,降仙圣奏《煌煌》。登歌、发炉奏《冲和》。上香毕奏《紫极》舞。撤醮奏《登歌》。送仙圣奏《真和》。”《会要》曰:“太清宫荐献圣祖玄元皇帝,奏混成《紫极》之舞。” 不宰元功,无为上圣。 洪源长发,诞受天命。 金奏迎真,璇宫展盛。 备礼周乐,垂光储庆。 ① 《唐书·乐志》曰:“开元十三年明皇封泰山祀天乐,降神用《豫和》,六变。迎送皇帝用《太和》。登歌、奠玉帛用《肃和》。迎俎用《雍和》。酌献、饮福并用《寿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终献、亚献用《凯安》。送神用《豫和》。” 享帝享亲,维孝维圣。 缉熙懿德,敷扬成命。 华夷志同,笙镛礼盛。 明灵降止,感此诚敬。 ① 《唐书·乐志》曰:“贞观中,正月上辛,祈谷于南郊。降神用《豫和》。皇帝行用《太和》。登歌、奠玉帛用《肃和》。迎俎用《雍和》。酌献、饮福用《寿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武舞用《凯安》。送神用《豫和》。其《豫和》、《太和》、《寿和》、《凯安》五章,词同《冬至圜丘》。” 履艮斯绳,居中体正。 龙运垂祉,昭符启圣。 式事严禋,聿怀嘉庆。 惟帝永锡,时皇休命。 ① 《唐书·乐志》曰:“季秋享上帝于明堂,降神用《豫和》。皇帝行用《太和》。登歌、奠玉帛用《肃和》。迎俎用《雍和》。酌献、饮福用《寿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武舞用《凯安》。送神用《豫和》。其《豫和》、《太和》、《寿和》、《凯安》五章,词同《冬至圜丘》。” 象天御宇,乘时布政。 严配申虔,宗禋展敬。 樽罍盈列,树羽交映。 玉币通诚,祚隆皇圣。 ① 《唐书·乐志》曰:“贞观中,夏至祭皇地祇于方丘。迎神用《顺和》。皇帝行用《太和》。登歌、奠玉帛用《肃和》。迎俎用《雍和》。酌献、饮福用《寿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武舞用《凯安》。其《太和》、《寿和》、《凯安》三章,词同《冬至圜丘》,并褚亮等作。” 柔而能方,直而能敬。 载厚以德,大亨以正。 有涤斯牷(一作牲),有馨斯盛。 介兹景福,祚我休庆。 ① 《唐书·乐志》曰:“贞观中,祭神州于北郊。迎神用《顺和》。皇帝行用《太和》。登歌、奠玉帛用《肃和》。迎俎用《雍和》。酌献、饮福用《寿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武舞用《凯安》。送神用《顺和》。《顺和》词同《夏至方丘》,《太和》、《寿和》、《凯安》词同《冬至圜丘》,并褚亮等作。” 泰折严享,阴郊展敬。 礼以导神,乐以和性。 黝牲在列,黄琮俯映。 九土既平,万邦贻(一作遗)庆。 ① 《唐书·乐志》曰:“祀五方上帝《五郊乐》,祀黄帝,降神奏宫音。皇帝行用《太和》。登歌、奠玉帛用《肃和》。迎俎用《雍和》。酌献、饮福用《寿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武舞用《凯安》。送神用《豫和》。其《太和》、《寿和》、《凯安》、《豫和》四章,辞同《圜丘》。祁青帝,降神奏角音,祀赤帝,降神奏徵音,祀白帝,降神奏商音,祀黑帝,降神奏羽音,馀同黄帝,并贞观中魏徵等作。” 金行在节,素灵居正。 气肃霜严,林彫草劲。 豺祭隼击,潦收川镜。 九谷已登,万箱流咏。 ① 《唐书·乐志》曰:“贞观中《享太庙乐》,迎神用《永和》,九变,辞同。皇帝行用《太和》。登歌、酌鬯用《肃和》。迎俎用《雍和》。献皇祖宣简公、皇祖懿王同用《长发》之舞。景皇帝用《大基》之舞。元皇帝用《大成》之舞。高祖用《大明》之舞。皇帝饮福用《寿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武舞用《凯安》。彻俎用《雍和》。送神用《永和》。其《太和》、《凯安》,辞同《冬至圜丘》。” 大哉至德,允兹明圣。 格于上下,聿遵诚敬。 嘉乐斯登,鸣球以咏。 神其降止,式隆景命。 婉彼子羔,受业先圣。 宗庙之问,一出乎正。 克笃于孝,非愚乃令。 师知其生,有辉贤行。 温温子里,入闻至圣。 揽道之华,秉德之柄。 深造阃域,不乖言行。 全齐之封,竹素为盛。 ① 仁宗御制(《宋史·乐志》一:景祐元年祈谷祀昊天,太宗配,作《仁安》以奠币,《绍安》以酌献。) 于穆神宗,惟皇永命。 荐醴六尊,声歌千咏。 推尊太元,重屋为盛。 谁其配之,我祖齐圣。 开基握符,正位凝命。 于万斯年,孝孙有庆。 昭荐精衷,灵承端命。 青帝顾怀,神禖储庆。 祚以蕃昌,协于熙盛。 螽斯众多,流于雅咏。 ① 会要乐六之二注:嘉定五年。八年、十一年、十四年并同此。 烝哉我皇,继天毓圣。 逆釐玄都,对越灵庆。 如天斯久,如日斯盛。 瑶图浚邈,永隆骏命。 容典既膺,壶仪既正。 羽卫外列,扬颜中映。 如帝如天,以庄以靓。 六宫承式,二南流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