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韵字:  或选择
总目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多音字下载平水韵表
韵字 五絶 2231七絶 18937五律 14592七律 21380五排 1139七排 147 1389四言 230六言 384古風 3854樂府 344 2 305 76辭賦 18琴操 1 52其他 423 423
共3854,分105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续上)
元稹 779 - 831 十一首
张祜 791 - 852 二首
张九龄 678 - 740 二首
鲍溶 七首
不详 二十八首
春蝉(810年) 中唐 · 元稹
我自东归日,厌苦春鸠声(春鸠:见本卷《春鸠》注。)
作诗怜化工(化工:见本卷《春鸠》注。),不遣春蝉生。
及来商山道,山深气不平。
春秋两相似,虫豸百种鸣。
风松不成韵,蜩螗沸如羹
岂无朝阳凤,羞与微物争。
安得天上雨,奔浑河海倾。
荡涤反时气,然后好晴明。
⑴ 东归:指元和五年春自东都洛阳被召回西京长安。
⑵ 商山道:商山在今陕西商州东。《旧唐书·地理一·商州上洛郡》:“贞元七年,刺史李西华自蓝田至内乡开新道七百馀里,回山取涂,人不病涉,谓之偏路。”元稹所经当即此路。
⑶ “蜩螗”句:《诗·大雅·荡》:“如蜩如螗,如沸如羹。”蜩螗,蝉之别名;沸如羹,即如沸如羹之省,形容声音噪杂喧闹,如水滚羹沸。
⑷ 朝阳凤:朝阳鸣凤之省,语出《诗·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比喻品德出众、正直敢谏之人。
兔丝(810年) 中唐 · 元稹
人生莫依倚,依倚事不成。
君看兔丝蔓,依倚榛与荆。
荆榛易蒙密,百鸟撩乱鸣。
下有狐兔穴,奔走亦纵横。
樵童斫将去,柔蔓与之并。
翳荟生可耻,束缚死无名。
桂树月中出,珊瑚石上
俊鹘度海食,应龙升天行
灵物本特达,不复相缠萦。
缠萦竟何者,荆棘与飞茎
⑴ 翳荟:草木茂盛可为障蔽。《文选·张华〈鹪鹩赋〉》:“翳荟蒙茏,是焉游集。”李周翰注:“翳荟蒙茏,蒿草茂密。”
⑵ “桂树”句:传说谓月中有桂树,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名曰吴刚,学仙有过,谪令常斫桂树,树创随合。事详《初学记》卷一引虞喜《安天论》、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尺》。
⑶ “珊瑚”句:珊瑚是由珊瑚虫分泌之石灰质骨骼聚结而成之树枝状物。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八·珊瑚》:“珊瑚生海底,五七株成林,谓之珊瑚林……许慎《说文》云:‘珊瑚色赤,或生于海,或生于山。’据此说,则生于海者为珊瑚,生于山者为琅玕,犹可徵矣。”
⑷ 鹘:即隼,飞行迅速,善于袭击其他鸟类。李时珍《本草纲目·禽四·鸱》:“鹘,小于鸱,而最猛捷,能击鸠、鸽。”
⑸ 应龙:古代传说中一种有翼之飞龙。大禹治水时,应龙曾以尾画地而成江河,导水入海。南朝梁任昉《述异记》:“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
⑹ 飞茎:直生之枝条。《文选·潘岳〈河阳县作〉》:“落英陨林趾,飞茎秀陵乔。”张铣注:“飞茎,直生枝也。”
分水岭(810年) 中唐 · 元稹
崔嵬分水岭,高下与云平。
上有分流水,东西随势倾。
朝同一源出,暮隔千里情。
风雨各自异,波澜相背惊。
势高竞奔注,势曲已回萦
偶值当途石,蹙缩又纵横。
有时遭孔穴,变作呜咽声。
褊浅无所用,奔波奚所营。
团团井中水,不复东西征。
上应美人意,中涵孤月明。
旋风四面起,井深波不生。
坚冰一时合,井深冻不成。
终年汲引绝,不耗复不盈。
五月金石铄,既寒亦既清。
易时不易性,改邑不改名
定如拱北极,莹若烧玉英
君门客如水,日夜随势行。
君看守心者,井水为君盟。
⑴ “改邑”句:《易·井》:“改邑不改井。”
⑵ “定如”句:地球自转轴指向北极星,故地球自转而北极星宛若不动。《论语·为政》:“譬如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⑶ “莹若”句:相传玉石火烧三日不热。玉英,玉之精英,此指玉之极晶莹者。
遣兴十首 其四 (812年) 中唐 · 元稹
艳艳剪红英,团团削翠茎
托根在褊浅,因依泥滓生。
中有合欢蕊,池枯难遽呈(遽:蜀本、卢本作“遂”。)
凉宵露华重,低徊当月明。
⑴ 合欢蕊:指双头莲、并蒂莲,并排长在同一茎上之莲花。
秋夕远怀(796年) 中唐 · 元稹
旦夕天气爽,风飘叶渐轻。
星繁河汉白,露逼衾枕清。
丹鸟月中灭,莎鸡床下鸣
悠悠此怀抱,况复多远情。
⑴ 丹鸟:萤火虫之别名。晋崔豹《古今注·鱼虫》:“萤火,一名丹良,一名丹鸟,食蚊蚋。”《大戴礼记·小夏正》:“八月,丹鸟羞白鸟。丹鸟也者,谓丹良也;白鸟也者,谓蚊蚋也。”
⑵ 莎(shā)鸡:虫名,又名络纬,俗称纺织娘。《诗·豳风·七月》:“六月莎鸡振羽。”
西州院(东川官舍)(809年) 中唐 · 元稹
自入西州院,唯见东川城。
今夜城头月,非暗又非明。
文案床席满,卷舒赃罪名。
惨悽且烦勌,弃之阶下行。
怅望天回转,动摇万里情。
参辰次第出,牛女颠倒倾
况此风中柳,枝条千万茎。
到来篱下笋,亦已(一作以)长短生。
感怆正多绪,鸦鸦相唤惊。
墙上杜鹃鸟,又作思归鸣
以彼撩乱思,吟为幽怨声。
吟罢终不寝,鼕鼕复铛铛。
⑴ 天回转:即银河回转,由于地球之自转,银河始终自西向东移动。此谓夜已深。
⑵ 参辰:参星与辰星,分别于酉时与卯时出现于天空之西方与东方,出没各不相见。
⑶ 牛女:星座名,指牵牛星与织女星。
⑷ “杜鹃”二句:见卷1《思归乐》注。
遣春十首 其二 (811年) 中唐 · 元稹
久雨怜霁景,偶来堤上行。
空濛天色嫩,杳淼江面平。
百草短长出,众禽高下鸣。
春阳各有分,予亦澹无情。
解秋十首 其一 (811年) 中唐 · 元稹
① 约元和六年作于江陵,时为江陵士曹参军。蜀本、卢本第二首、第六首次序互易。清程晋芳有仿效之作。
清晨颒寒水,动摇襟袖轻。
翳翳林上叶,不知秋暗生。
回悲镜中发,华白三四茎。
岂无满头黑,念此衰已萌。
⑴ 颒:洗脸。《玉篇·水部》:“颒,洒面也。”
遣病十首 其八 (813年) 中唐 · 元稹
檐宇夜来旷,暗知秋已生。
卧悲衾簟冷,病觉支体轻。
炎昏岂不勌,时去聊自惊。
浩叹终一夕,空堂天欲明。
有酒十章 其一 (811年) 中唐 · 元稹
有酒有酒鸡初鸣,夜长睡足神虑清。
悄然危坐心不平,浩思一气初彭亨。
澒洞浩汗真无名,胡不终浑成。
胡为沈浊以升清,矗然分画高下程。
天蒸地郁群动萌,毛鳞裸介如鬇鬡
呜呼万物纷已生,我可奈何兮杯一倾。
其二 (811年)
有酒有酒东方明,一杯既进吞元精。
尚思天地之始名,一元既二分浊清。
地居方直天体明,胡不八荒圢圢如砥平。
胡山高屹崒海泓澄,胡不日车杲杲昼夜行。
胡为月轮灭缺星𥋝盯,呜呼不得真宰情,我可奈何兮杯再倾。
祜闻昔隋末,炀帝厄围兵。
太宗初应募,杖剑起边征。
扬师列虚旗,首激将军诚。
神略在一断,解围当未萌。
高祖守河东,权力已兼并。
猖狂蚁结徒,举踵乃击平。
隋德日已衰,俯折士尊名。
群才□相杕,诺以义为盟。
屯军起边州,李密驰传迎。
杨眉爱姿度,失口真王英。
由是太河南,千里响应声。
降王与拘窦,亲待入宫城。
乃命臣萧瑀,府库掌虚盈。
次命臣玄龄,图书收付卿。
开牢释奸枉,各更重从轻。
回戈略伪主,太庙告明明。
殊功苟未已,徽号为重旌。
文物一以兴,贤良俱间生。
声诗日盈听,智论益纵横。
何意萧墙内,阴谋中构倾。
直词虽可进,王法讵该情。
甲子上即位,南郊赦宪瀛。
八蛮与四夷,朝贡路交争。
三月后亲蚕,癸亥上亲耕。
侍臣虞南等,碑以纪功成。
① 祜客于丹徒,有朱坛者轻佻,侮慢祜之篇咏,后坛与祜卷,欲其润饰之,祜乃戏简二十字,欣而不悟,厚为饯别焉。
昔人有玉碗,击之千里鸣。
今日睹斯文,碗有当时声。
潦收沙衍出,霜降天宇晶。
伏槛一长眺,津途多远情。
思来江山外,望尽烟云生。
滔滔不自辨,役役且何成。
我来飒衰鬓,孰云飘华缨。
枥马苦蜷跼,笼禽念遐征。
岁阴向晼晚,日夕空屏营。
物生贵得性,身累由近名。
内顾觉今是,追叹何时平。
巡属县道中作(728年) 唐 · 张九龄
春令夙所奉,驾言遵此行。
途中却郡掾,林下招村氓
至邑无纷剧,来人但欢迎。
岂伊念邦政,尔实在时清。
短才滥符竹,弱岁起柴荆。
再入江村道,永怀山薮情。
矧逢阳节献,默听时禽鸣。
迹与素心别,感从幽思盈。
流芳日不待,夙志蹇无成。
知命且何欲,所图唯退耕。
华簪极身泰,衰鬓惭木荣。
苟得不可遂,吾其谢世婴。
引用典故:宣城太守
昔从谢太守,宾客宛陵城。
有日持斋戒,高僧识姓名。
秋风送客去,安得尽忘情。
劳者谣烛蛾,致身何营营。
雪山本师在,心地如镜清。
往与本师别,人间买浮名。
朝光畏不久,内火烧人情。
迷路喜为远,宿留化人城。
前心宛如此,了了随静生。
维持薝卜花,却与前心行。
引用典故:千亩业
硠硠云溪里,翠竹(一作如)云生。
古泉积涧深,竦竦如刻成。
楚客卧云老,世间无姓名。
因兹千亩业,以代双牛耕。
乱林不可留(一作流),寸茎不可轻。
风煖斗出地,仰齐故年茎。
幽室结白茅,密叶罗众清。
照水寒澹荡,对山绿峥嵘。
苍松含古貌,秋桂俨白英
相看受天风,深夜戛击声。
归雁 唐 · 鲍溶
南国春早煖,渚蒲正月生。
东风吹雁心,上下和乐声。
绕水半空去,拂云偕(一作皆)相迎。
如防失群怨,预有侵夜惊。
渺邈天外影,支离塞中莺(一作嘤)
自顾摧颓羽,偏感南北情。
乍甘烟雾劳,不顾龙沙荣(一作萦)
虽乐未归意,终不能自鸣。
喜去春月满,归来秋风清。
啼馀碧窗梦,望断阴山行。
不及瑶𥯅(一作台,一本缺)燕,寄身金宫楹。
岐路 唐 · 鲍溶
引用典故:不暖席,不黔突
北风送微寒,徒侣勤(一作行李动)远征(一作程)
忧人席不煖,残月马上明。
飘飘岐路间,长见日(一作月)初生。
重嶂晓(一作峰晚)色浅,疏猿寒啼清。
人间多岐路,常恐终身行。
回见四方人,车轮无留声。
空谷亦堪隐,下田非懒耕。
古人有遗训,饱食非亲荣。
我生礼义乡,少小见太平。
圣贤犹羁旅,况复非其名
⑴ 一本下有“人生能几许,三十尘中行。感此长叹息,百年何所营”四句
公门得休静,禅寺少逢迎。
任客看花醉,随僧入竹行。
归时常犯夜,云里有经声。
南塘旅舍秋浅清,夜深绿蘋风不生。
莲花受露重如睡,斜月起动鸳鸯声。
江南杨柳树,江北李花荣。
杨柳飞绵何处去,李花结果自然成(《李花谣》)
眼想心思梦里惊,无人知我此时情。
不如池上鸳鸯鸟,双宿双飞过一生。
莺啼露冷酒初醒,罨画楼西晓角鸣。
翠羽帐中人梦觉,宝钗斜坠枕函声。
两心不语暗知情,灯下裁缝月下行。
行到阶前知未睡,夜深闻放剪刀声。
无定河边暮角声,赫连台畔旅人情。
函关归路千馀里,一夕秋风白发生。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芳时淑气清,提壶台上倾。
手披黄卷尽,目送白云征。
玉霜摧草色,金风断雁声。
片云愁近戍,半月隐遥城。
看山山已峻,望水水仍清。
听蝉蝉响急,思乡乡别情。
天地心间静,日月眼中明。
麟凤千年贵,金银一代荣。
露接朝阳生,海波翻水晶。
玉楼间寥廓,天地相照明。
此时下栖止,投迹依旧楹。
顾馀复何忝,自(一作「日」)侍群仙行
⑴ 凤花台云此为昨过蓬莱玉楼所作诗。以上四首,均见程毅中点校本《玄怪录》卷二。《太平广记》卷十八引作《续玄怪录》。
① 洛阳歌妇杨苧萝,聪慧有才思,杨凝式甚怜之,时有讲经僧云辨在座。忽檐前蜘蛛垂丝而下,正对苧萝与僧前,杨笑谓苧萝,试嘲得著师,奉绢五匹。苧萝应声成。辨体充肚大,故云。杨见诗绝倒,大叫和尚将绢来,辨惭且笑,奉之如数。
吃得肚婴撑,寻思绕寺行。
空中设罗网,只待杀众生。
天降气兮地凝精,皇德茂兮芝盖平。
金盘渍兮玉杯清,叶有露兮落有声。
辽东之鹤中夜惊,日南之鸡凌晨鸣。
华山柏兮多珠露,松子服之得长生(见《文苑英华》卷十五。)
① 太和三年,长安慈恩寺塔院月夕,忽见一美妇人,从三四青衣来,绕佛塔言笑,甚有风味。回顾侍婢,白院主借笔砚来,乃于北廊柱上题诗。院主执烛出视,悉变为白鹤,冲天去。
(一作黄)子陂头好月明,忘却华筵到晓行。
烟收山低翠黛横,折得荷花远恨(一作赠远)生。
① 初董昌未败前,有狂生于越中旗亭题诗四句,人不晓其词。及昌败,方悟草重,董字,日日,昌字,素城者,越城,隋越公杨素所筑也,诸侯者,猴,乃钱镠,申,生属也,白兔,昌卯生属也,夏满,六月也,镜湖者,越中也。
日日草重生,悠悠傍秦城。
诸侯逐兔白,夏满镜湖平。
表奏龙庭。敕未至,单于唤丁灵塞上卫律,令知葬事。一依蕃法,不取汉仪。棺椁穹庐,更别方圆。千里之内,以伐樵薪,周匝一川,不案□马。且有奔驼勃律,阿宝蕃人,膳主●牛,兼能煞马。酝五百瓮酒,煞十万口羊,退犊燖驼,饮食盈川,人伦若海。一百里铺●●毛毯,踏上而行;五百里铺金银胡瓶,下脚无处。单于亲降,部落皆来。倾国成仪,乃葬昭君处若为陈说:
诗书既许礼缘情,今古相传莫不情。
汉家虽道生离重,蕃率犹□死葬轻。
单于是日亲临送,部落皆来引仗行。
赌走熊罴千里马,争来竞逞五军兵。
牛羊队队生埋圹,仕女纷纷耸入坑。
地上筑坟犹未了,泉下惟闻叫哭声。
蕃家法用将为重,汉国如何辄肯行。
若道可汗倾国葬,焉知死者绝妨生。
黄金白玉连车载,宝物明珠尽库倾。
昔有秦王合国葬,挍料昭君亦未平。
坟高数尺号青冢,还道军人为立名。
只今葬在黄河北,西南望见受降城。
张公张公清且明,蝗虫避境(阙)成,正(阙)(阙)
⑴ 《金石萃编》作「巫」
⑵ 见《全唐文》卷三九六尉迟士良《周太师蜀国公碑阴记》,据《金石萃编》卷八二参校。
有锡兵,天下争。
无锡宁,天下清。
孝于何,通神明。
汉有丁兰,唐有师贞
⑴ 见《太平御览》卷四一四引《史系》。
① 杨敬真,虢州阌乡天仙村田家女。十八,嫁同村王清。性沈静,常凝神而坐。元和十二年五月十二日,忽辞其夫,沐浴焚香,居别室,村人闻天乐异香从西来。及明,视之,衣服委地,若蝉蜕去。村吏走告县令,寻逐无踪。十八日,复闻天乐异香自东来,敬真宛复在床,觉面目光采非常。问之,云仙师以云鹤来迎,有四女同夜成仙,会西岳云台峰。一马信真,宋州人。一徐湛真,幽州人。一郭修真,荆州人。一夏守真,青州人。相庆,各为诗道意。俄偕往蓬莱谒大仙伯茅君,敬真以王父年老,请归侍,因得还。遂谢绝其夫,服黄冠,居陕州紫极宫。宪宗尝召见内殿,终岁不食,容色转芳嫩云。
绰约离尘世,从容上太清。
云衣无绽日,鹤驾没遥程。
还源去,依理莫随情。
法性无增减,妄说有亏盈。
还源去,般若酒澄清。
能治烦恼病,自饮劝众生。
独自行,见色恰如盲。
轻躯同类化,蠕动未曾惊。
独自精,其实离声名。
三观一心融万品,荆棘丛林何处生?
无生无处所,无处是无生。
若觅无生处,无生无处生。
行路易,路易坦然平。
无心真解脱,自性任纵横。
愿子从为善,名价身为呈。
诸天散花下,飞梵来相迎。
同升珍宝殿,处处皆光明。
共居常乐境,齐悦证无生。
君臣穆兮纯化清,玉衡正兮泰阶平。
嘉历数兮无极,配乾坤兮永贞。
按:见《文苑英华》卷九
陶真君三篇云:以水银为金丹者,妄人言也。朱砂可以驻年者,不知道人也。且水银非五行正位,朱砂非龙虎配合,若以水银为还丹之要,可以耕石而植稻耳。况抱朴子以二山之秘、铅汞之源,晓谕丁宁,迷者至死不悟。《混元经》引五行相克,更为父母,此盖明乾坤之道。《金碧经》云:金土相配,《参同》亦然,引验至明,指示不昧。且龙虎者,阴阳之轴辖,造化之枢机。虽曰坎离,实亦天地,以刚伏柔,从无入有,五行节序,各得其位,在于配匹,举东合西。一气既分,三才并列,六爻递设,四象具陈。然可伏炼丹砂,斯道玄微,世人罕测,只如《参同》云:以金为堤防,水入乃优游,金计有十五,水数亦如之。临炉定铢两,五分水有馀,其三遂不入,水二与之俱。此数句是大药之纲纪,如金水枢柄,人皆不晓是道,但穿寻巧谲,自率胸襟,无师执文,终无得理,诚所哀哉。且古歌云:「始青之下月与日,两半同升合为一。」举世不知此义,但伏汞与砂,不然则取朱砂中水银,多门燠伏,变为烟烬,何由还返,不亦谬哉。《太易》云: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是即位而居也。北方坎是阴,返而归阳。南方离是阳,伏而为阴。日中之有乌,月中之有蟾。乌者阴精,都归其阳,故曰生男不生女,明矣。大凡果实因毫末而生,长而秀,终得其实。实之于树,树亦不知,是为自然。《太易图》云:凡有阴阳,即生人民、禽兽、草木。若以水银朱砂产于巴蜀,其不出水银朱砂处,即不合有人民、禽兽、草木也。以此方之,不亦愚乎。水银朱砂有自然之者,非世人可解,千变万化,难穷乎理,圣人多借金石以名之。坎居七十二石之长,何由之?歌云:「不用雄兮自有黄。」是此义也。若用水银朱砂,见火即飞,何门可住?纵伏火以为坚质,本亦不存,无生长还返之道,那肯致焉?又以雾散若风雨,川流百脉即乖矣。经云:「得一万事毕。」又云:「得一莫执一。」「杳杳冥冥,其中有精,恍恍惚惚,其中有物。」「玄之又玄,体道之宗。」是各一二,参及五行戊己之功,叹铅之美,实难明解。《参同》云:有若汉经星百,川流带海,举世不可知之。」元君歌曰:「五内斤两文葳蕤,赤盐白雪成雄雌,真还在此人不知。」即应不用人间朱砂水银。乃知万物因一气而生,三才因万物所育。又歌云:「一气所失,犹如瓦砾。」此论鼎内之事,非外旨也。馀少亲儒墨,长学玄风,偶因求瘼之馀,近得长生之道。虽尽彤襜之任,有惭朱绶之荣。辄以謏学,将论大药,穷其精实,究以玄微,曾遇明师,获传要妙,固非谬妄。演道贤良,为《巨胜歌》十首。其间歌咏铅汞五行之妙,后来学者,用祛迷惑云尔。
九鼎何所自,都因一气生。
银铅看得所,龙虎自吞并。
铢两相句制,河车辨性情。
循还依节候,还丹应可成。
① 贞元十一年,秦中秀才白幽求,从新罗王子过海,失风,至一高山,半腹一城,台阁壮丽,有大树枝,为风相磨,如人诵诗。详诗意,殆示之进,幽求疑未敢前。俄有朱衣人自城中出,传敕诸真君来。殿廊下玉女数百奏乐,白鹤孔雀盘舞应之。日晚出宴迎月殿,有四真君各为《迎月诗》,后一诗忘其下句。又有童女唱《步虚歌》,幽求问从者是何处,曰诸真君游春台也,主人是东岳真君。四时各随地分为游,幽求向诸真君乞归,许之,得随西岳真君后,操舟归,自明州返旧士。
凤凰三十六,碧天高太清。
元君夫人蹋云语,冷风飒飒吹鹅笙(童女步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