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达逍遥理⑴,阴阳运五行⑵。 道从初一变⑶,德合混三清⑷。 圣境堪依仗⑸,狐疑事不成⑹。 异端违雅淡⑺,返祸自轻生⑻。 ⑴ 原注:触物无滞,名曰逍遥。舒卷任情,乃达其理。随用利物,其惟圣人乎。 ⑵ 原注:一阴一阳,动转不息。潜运五行之气,用全二仪之功矣。 ⑶ 原注:混元之前,澄寂无状。洎道生乎一,一生乎三,变其淳漓,不出于道也。 ⑷ 原注:变浇漓之风,归淳素之化。是以太上立德,德立道生,可以脱五色之樊笼,跻三清之圣境。 ⑸ 原注:抱一还源,穷神入圣,故境界之超异也,复何胜道哉,诚堪依仗耳。 ⑹ 原注:于事不决,妄起迷疑,如狐之渡冰,犹预多虑。志既不一,事亦难成。 ⑺ 原注:道性冲淡,守之则真。其或攻乎异端,是乃违于大道矣。 ⑻ 原注:既不纯和秉洁,仍闻顺俗背真。真境未臻,祸阶先及,自贻伊戚,可不谓轻生乎。 乾坤常运转⑴,兀兀见众生⑵。 利物终相应⑶,施为愿要精⑷。 身慵何隐遁⑸,舌辩谩纵横⑹。 种性归真理⑺,因缘有重轻⑻。 ⑴ 原注:乾刚坤柔,各立其用。昼行夜转,以成其功。故曰天道东南,地道西北,而运转不息也。 ⑵ 原注:众类之生,遍乎天地。尽受阴阳之覆焘,皆从造化之发生,然则兀兀陶陶,日用而不知也。 ⑶ 原注:内守于正,外利于人,普育黎元,汎爱群庶。必同声相应,无不合于大道矣。 ⑷ 原注:欲立身行事,尅己安人,须发大心,以利万物。施为作用,故要精勤。 ⑸ 原注:其或独善乎一身,慵于济物,退处岩薮,慕于寂寥。斯乃违覆载之深仁,行隐遁之小道耳。 ⑹ 原注:其或巧言佞辩,口给心非,无实利以及人,有虚饰而在己。终乖不言之理,谩施纵横之机焉。 ⑺ 原注:人之禀性虽有不同,至摭实而为谈,须去非而取善。不向真理,何所归乎。 ⑻ 原注:同乎浩气,处此人伦。盖修因立基,已有善恶,及禀质受性,乃有重轻者焉。 铅汞精修鍊⑴,阴阳协物情⑵。 花开黄道正⑶,药就紫烟轻⑷。 海峤浮云合⑸,神光照室明⑹。 彩霞高丽日⑺,细意话长生⑻。 ⑴ 原注:铅汞之亲,虽同母子,制之失度,倏类参商。理须精研,然可修鍊。 ⑵ 原注:得其真诀,丝毫不差,则自然阴阳相生,变化无爽,所谓冥符于至诚(原校:宋作諴)之感尔。 ⑶ 原注:黄牙白雪,灿若花开。用之则可以变通,饵之则可以久视。黄者,中之色也。 ⑷ 原注:丹之成也,则有紫烟轻覆于金鼎,斯则神功内圆,灵气外溢之象也。 ⑸ 原注:丹之神也,服之可以羽化。则蓬壶阆苑,回合浮云,皆为往来所践之境。 ⑹ 原注:骨之换矣,颜之驻矣,则百骸调理,三田清静,自有神光,晶荧照空。 ⑺ 原注:五色霞凝,光吞丽日者,皆由内景清虚,感灵贶而外著矣。 ⑻ 原注:丹成道至,功行兼济,则平步三岛,高接九真,夫如是则可以论大道长生之理。 冥搜多景趣⑴,悟则顿神清⑵。 拘束终难得⑶,冲和入道情⑷。 知微通理性⑸,滋味好研精⑹。 妙用天然法⑺,阴功蕴大名⑻。 ⑴ 原注:搜奇抉异,景趣滋繁。虽驰骛于襟灵,亦未乖于冲默。 ⑵ 原注:形者神之宅,今既体道无外,悟物非有,不皦不昧,寂兮寥兮,清思阜安,顿超尘累矣。 ⑶ 原注:德量旷然若其空谷者,方可希夷情性,烟霞俦侣。未有尚拘世态,触类成滞,冀达于道,得非难哉。 ⑷ 原注:大道之体,本乎冲和。俾之纯纯,若婴儿之未孩也。 ⑸ 原注:精义入神,以致于用。故能知微知章,会通理性,穷于妙本矣。 ⑹ 原注:研精覃思,挥味道法,行之不怠,转益清虚尔。 ⑺ 原注:理自玄应,化之无主,虽修鍊之门有诸,而自然之用显著矣。 ⑻ 原注:圣人得道之妙也,功侔造化,恩被亿兆。百姓虽注其耳目,而日用不知,故能成其大也。 气类须相假⑴,阴阳造化成⑵。 离凡知有圣⑶,得外更求精⑷。 先秘庚辛理⑸,后传戊己名⑹。 真铅归一体⑺,交感自长生⑻。 ⑴ 原注:二仪气分,万类萌渐,皆相假借,自道生之。 ⑵ 原注: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自然之道,变化之理,以成于功也。 ⑶ 原注:得大药者,还神固身,玉髓金骨,名继三清,列真人位矣。 ⑷ 原注:虽得玄元之道,更须采摭精微。有无相生,为金丹根蒂也。 ⑸ 原注:至药假阴阳含养,以白金为始,是以圣人秘而宝之。 ⑹ 原注:土能生金,王于四季,虽无正位,用且不穷。子母之名,传之有自矣。 ⑺ 原注:玄功归一,万象始生,妙用通灵,而归大道也。 ⑻ 原注:金丹应日月交会,感四气循环,成而得之,證长生久视矣。 求得真宗一⑴,深知万象清⑵。 自然通感应⑶,意外别长生⑷。 学古身何措⑸,辉华日莹明⑹。 谁穷天地理⑺,去住两无成⑻。 ⑴ 原注:抱守淳一,冲和乃全。为道之基,养育由性。故得一之理,契乎真宗也。 ⑵ 原注:覆载既广,万象居中。既晓真宗,遂能齐物。纷纭异类,长短相形,各复归根,咸资于道。 ⑶ 原注:阳唱阴和,感召自然。成物之务,以通乎幽奥者也。 ⑷ 原注:羽化脱屣之道,在乎意出象外,迹离区中,不为物拘,自陶时数。何长生之理不明哉。 ⑸ 原注:效上古之风,守知白之道。举措合度,雍雅以居。不怠行之,愈加光大。 ⑹ 原注:法道崇德,立身扬名。若杲日丽天,辉华烛物,洞然明莹也。 ⑺ 原注:清浊异立,刚柔不等。法而象之。体而制之,穷其根源者,其唯圣人乎。 ⑻ 原注:阴阳既叙,乾坤并列。或去彼取此,则物无成功;若俯察仰观,则道可全济。盖造化交感,去留无象也。 逍遥心自乐⑴,清净保长生⑵。 至道归玄理⑶,真空造化成⑷。 辉华扬日彩⑸,偃仰顺风声⑹。 里外有何物⑺,刚柔鍊始精⑻。 ⑴ 原注:物物自如,心心自乐。澄神合道,常履坦途。 ⑵ 原注:五尘不可玷乎志,三宝莫可差其功。广大至人,长生久视。 ⑶ 原注:通乎万象,皆自精诚。(原校:宋作息)归乎又玄,众妙咸处。 ⑷ 原注:真空无状,造化无形。虽云有成,无物之物。 ⑸ 原注:纳少阳之气,延永久之身。身存道隆,辉华不忒。 ⑹ 原注:消息至虚之元,体乎澄湛之本。元本既彰,风声益顺。 ⑺ 原注:至真空寂,无迹可求。表里俱无,古今为妙。 ⑻ 原注:柔胜刚,弱胜强,柔弱之道,似水攻坚。知之修鍊,自合淳和精真之道矣。 清静常清静⑴,缘来尽可行⑵。 道高麋鹿性⑶,庸识岁年轻⑷。 日昃相依势⑸,花开触处明⑹。 是非论巧拙⑺,达外福苍生⑻。 ⑴ 原注:解心释神,返照正性,故曰清静。天真之性,动而恒寂,故常清静矣。 ⑵ 原注:时之得用,须俟缘来。缘会既符,尽可行矣。 ⑶ 原注:道德内充,混然无际,性同麋鹿,旷荡自如矣。 ⑷ 原注:贤智之学,不贵尺璧,以竞寸阴。庸识轻浮,虚度岁月,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⑸ 原注:月盈乃亏,日中则昃。东凝晓照,西映暮山。事往时移,势类相依也。 ⑹ 原注:春阳煦育,花卉鲜明。体道生成,光辉万物也。 ⑺ 原注:性有贤愚,情拘巧拙。是非究理,玉石方分。 ⑻ 原注:达乎道,悟于真。非惟利济天下,抑乃福祐苍生。 一受诸同气⑴,熙和理道平⑵。 乘云无滞碍⑶,大树种而生⑷。 尘垢勿教染⑸,江河顺不争⑹。 机智潜弃用⑺,方显贵佳名⑻。 按:《御制逍遥咏》卷三 ⑴ 原注:得真一之道,应阳九之数。含虚孕物,结气朱英。故云: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 ⑵ 原注:久餐元和,彻去滋味。神清气爽,熙然静息,可以知雄而守雌也。 ⑶ 原注:谷神不死,久视长生。可以玉华前导,芝盖后随,乘云气,驭飞龙,以游海外也。 ⑷ 原注:一爻始生,见牙之兆。功如种树,法若造基。故老氏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也。 ⑸ 原注:《还丹经》云:至药既成,自含种象。方得通灵,彻视今古。铸之为珠,名无价如意宝珠,尘垢不染。 ⑹ 原注:海以居下,为百谷之王;道以无功,为万物之祖。万流顺归而不争,至人宝之而逾密也。 ⑺ 原注:夫泊然清净,天下自正,而机者道之小巧,智者圣之外用。故《庄子》云:弃智绝利,民复孝慈。 ⑻ 原注:名者德之华,德者身之实。然道之于物,取无名之名,贵无德之德。 皇天无不照⑴,福业重来轻⑵。 背正堪何益⑶,归真道自成⑷。 本元宗一体⑸,功行录三清⑹。 几许解吾意⑺,慈悲利益平⑻。 ⑴ 原注:皇天无亲,鉴物不滞。临照之道,自无私焉。 ⑵ 原注:积善馀庆,积恶馀殃。善恶浅深,故有轻重也。 ⑶ 原注:信言不美,静性减耗。背道乖真,有何益也。 ⑷ 原注:修德忘功,抱淳守一。无心于道,道自成矣。 ⑸ 原注:混元之道,其体唯一。动静作用,妙在无方矣。 ⑹ 原注:积功累行,鍊志修心,名录三清,高超物外。 ⑺ 原注:道非生法,不可致诘。知之修鍊,谓之圣人。 ⑻ 原注:慈施安乐,悲能济苦。拯物利生,平等为善。 天地含清泰⑴,阴阳道所成⑵。 冲和玄妙术⑶,勿讶说长生⑷。 起信何疑误⑸,迷来却谤轻⑹。 摄心归正念⑺,淡薄恶销声⑻。 ⑴ 原注:天地之理,覆焘之功,含育万物,皆符清泰者矣。 ⑵ 原注:日精月魄,阳铸阴销,其道必成,其功必著。故《易》曰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也。 ⑶ 原注:阴阳含孕,冲气调和,然后万物阜成。谦卑柔弱,故《经》云负阴而抱阳也。 ⑷ 原注:圣人以道莅天下,茂养万民,虚静为心,澹泊留意,乃可深根固蒂,久视长生。 ⑸ 原注:夫笃信既立,大道孔彰,然后疑去障除,修然颖悟者矣。 ⑹ 原注:斥鴳之步,迷九万之程;朝菌之短,疑大椿之年。悬隔道殊,宁不谤哉。 ⑺ 原注:正念思惟,摄心归本。得万法空空之理,悟人天我我之情也。 ⑻ 原注:道之出口,淡乎无味。何恶迹之不除,何净行之不著者矣。 混沌初分后⑴,阴阳辨浊清⑵。 三才皆备位⑶,万物有长生⑷。 罔象精通感⑸,淳和道可明⑹。 但求方寸是⑺,剖判应非轻⑻。 ⑴ 原注:混沌则冲和之一气也,冥蒙若鸡子之未形。既道以发生为务,又安可久而凝滞,故须至于分剖也。 ⑵ 原注:清气升而为天,浊气降而为地,二位既形,则可以区别尔。 ⑶ 原注:二气和合,含育至灵。始有人伦,备三才之位也。 ⑷ 原注:造化之功,弥纶万汇。生长之德,包博无穷。埏埴绵绵,如天之长矣。 ⑸ 原注:杳冥之精,真而有信。通其所感,不亦宜乎。 ⑹ 原注:淳和之道,虽曰虚无,若能弃智守朴,存神而叩之,则自然明白尔。 ⑺ 原注:至道之要,莫若修心。君子求诸己,若能内观以至无瑕,则真所谓以身观身也。 ⑻ 原注:道之明矣,心之正矣,则可以剖判至理,应彼机宜。斯为至难,不可轻矣。 矿鍊真金色⑴,菩提道果成⑵。 仙人持忍辱⑶,胥国福众生⑷。 教法堪依信⑸,勤修猛要精⑹。 若能功行满⑺,故是达三清⑻。 ⑴ 原注:矿藏真金,烹而鍊之,色焕然矣,如凡身蕴圣性也。 ⑵ 原注:菩提,觉也。觉号圆满,成佛道果,犹真金出矿矣。 ⑶ 原注:佛于往昔,作忍辱仙,节节解时,不生嗔恨者也。 ⑷ 原注:华胥清净,黄帝梦之,见彼国人不知亲己,不知疏物,受用自然,福莫大也。 ⑸ 原注:圣人所说,谓之教法。堪依堪托,信之奉之也。 ⑹ 原注:恭勤修习,诲人不倦。精而行之,善弗能及者也。 ⑺ 原注:阴德广施,功行济物。有始有卒,道自符合矣。 ⑻ 原注:道悟真一,身合虚无。自然脱屣尘区,必达三清者也。 渐省虚名理⑴,真求一味清⑵。 目前皆是景⑶,心内蕴长生⑷。 白露秋催促⑸,红花叶自轻⑹。 物情归即悟⑺,疑滞两无成⑻。 ⑴ 原注:虚无非名之理,放意自得之场,渐以修持,故能省觉矣。 ⑵ 原注:真一之道,自何而求。但冲澹澄凝,则清净于一昧之理矣。 ⑶ 原注:万象之景,森然目前。体道之人,于景皆寂。 ⑷ 原注:长生之术,非假他求。若修之于内心,自齐之于外景。 ⑸ 原注:代谢之急,流驰不停。当白露之届时,见秋光之催促。 ⑹ 原注:四时奔驶,春去秋来。才开绰约之芳,即睹凋零之叶。 ⑺ 原注:物象之情,本归空寂。即于此理,可以开悟者焉。 ⑻ 原注:大道坦荡,依之可修。若于心不通,在物疑滞。枉度于春荣秋谢,莫臻于体本还淳。虚过时光,则进退无成矣。 紫陌红尘里⑴,贪名利好争⑵。 世情皆扰攘⑶,大道甚纵横⑷。 弦直终无曲⑸,心邪自不平⑹。 若能如遂意⑺,后学法先生⑻。 ⑴ 原注:欲彰至理,先警浮华。轮蹄碌碌于红尘,早暮纷纷于紫陌,悲夫。 ⑵ 原注:驰骋虚名,何尝责实;贪求小利,但顾争衡。 ⑶ 原注:宠辱若惊,圣人悯恻,不觉老之将至,扰扰何知也。 ⑷ 原注:道通四大,诚谓纵横。妙本融虚,物物咸具。 ⑸ 原注:无彼无此,何亲何疏;径直如弦,本非委曲。 ⑹ 原注:平等无倾,回邪自致。释氏云:是盲者过,非日月咎。 ⑺ 原注:垂诫群氓,功成不宰。以心如理,钦奉无为,故云功成事遂,百姓谓我自然也。 ⑻ 原注:学而时习,业异诸蒙。见贤思齐,其道著矣。 皆救眼前急,锥刀蕴利名。 愚心违善道,慧眼自分明。 大海波浪没,深山栋木成。 旁求存古意,后学法先生。 薮泽趁虚人,崇朝宿雨晴。 苍崖林影动,老木日华明。 野店收烟湿,溪桥流水声。 青帘何处是,彷佛听鸡鸣。 秦望与兰亭,山山递送迎。 莼鲈方嫩美,草木亦欣荣。 去继汉疏傅,名肩齐鲁生。 鸿都读遗事,谁不动归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