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马尘埃各有天。 杜鹃何事怨华年。 从来未履青云客,不羡金堂紫绮仙。 春欲暮,夜难眠。 家家桃李尽娇妍。 只今谁处多情月,长照佳人锦瑟边。 醉拥重衾夜不眠。 白头犹被俗情怜。 满庭秋色朝还暮,隔浦明蟾缺又圆。 辽海雪,杜陵烟。 暂时相见岂无缘。 人间别有师涓曲,零落空侯廿五弦。 无怪湖头乐事偏。 人生离合本随缘。 应知柳絮因风起,可惜花枝为酒颠。 挥醉袖,笑吟鞭。 何时归泛木兰船。 城楼百尺君休上,望到春归又一年。 缟袂想臞仙。 洞壑沉冥不计年。 一酌人间金谷酒,翩然。 醉舞霓裳也自妍。 春浅月初弦。 小驿孤村梦化烟。 谁记旧时高格调,堪怜。 开向银屏画烛前。 寐叟、静安所作不多见,而论词抉发精微,有裨来学。篯老、眉荪、莼农则篇什繁富,无愧作者。祖棻女土闺襜之秀,虽出寄庵门下,而短章神韵,直欲胜蓝,故宜并及也。 翻鲸海,翡翠亦蹁跹。 拈出弇州香弱语,词家宗旨托兰荃。 锦瑟仗谁笺(沈寐叟)。 策策双梧受日偏。 北窗敷簟绿阴边。 唯将多病酬佳节,可有闲欢似往年。 摊卷坐,枕书眠。 置身且到古人前。 狂名湖海今余几,老向家山乞一廛。 鸭绿欲浮船。 娇柳含烟。 殢人微雨酿花天。 才近清明寒乍小,小立风前。 侧帽自萧然。 觅个安便。 春来花事太堪怜。 红已消残风不定,流水年年(录自《织云杂志》第1期)。 镜槛移云,桥波度月,园池俊赏堪怜。 半亩秋痕,柳丝催织愁烟。 残荷已剩无多叶,映凉波、犹护鸥眠。 试扁舟、飞渡清波,佳梦重圆。 儿时最忆经行地,几团丝断径,吹絮晴天。 短鬓归来,枯枝慵问流年。 蓬飘已断乡园计,效忘怀、且语飞仙。 更堪寻、屐齿苔踪,青印窗前。 冰溜响苔钱。 搅破清眠。 双声谁与唱钿蝉。 今夜珠江风景好,镫火千船。 梦绕岭云边。 梅雪前缘。 红花灿喜且欢然。 收拾閒愁书吉语,明日新年。 湘皋遗佩空萧瑟,倩影疑仙。 知为谁妍。 满纸秋痕尚眼前。 枯香剩取残荷伴,泣露啼烟。 此恨绵绵。 冷月惊看皕五圆。 畴向三千觅大千。 掀髯一笑故依然。 不知皮骨为谁妍。 衣锦倘争山薜制,簪花应继海棠颠。 尘中游戏自年年。 中秋好,山寺忆濂泉。 绝顶烟岚清到骨,下方楼阁望疑仙。 今夕是何年⑴。 ⑴ 光绪辛丑与桂东原、沈养原宿白云山濂泉寺,玩月至夜午,皆不忍睡。将曙下山,回望寺中,俨似仙山楼阁国也。 鹧鸪天·民国二十四五年,余屡游沧浪亭,极赏结草庵巨栝,曾有诗咏之。书院红梅一株,色夺朱砂,亦罕见物。兵后蒋吟秋来告二物均无恙。余乃约蒋合绘苍栝红梅图,留苏州图书馆中,以存故事,并题此词 清末至现当代 · 叶恭绰 步屧随风欲放颠。 沧浪一曲共延缘。 梅新浥露宜临水,栝老禁霜莫问年。 凭画笔,写情筌。 鬓丝禅榻费茶烟。 重来怕只南园树,能说当时已惘然。 杯里及时行乐天,随缘来伴醉山川,牛羊户外影周旋。 月做情人羞不语,风为行客倦思眠,花间掷冷醒时烟。 翠惨红凄春事迁。 东风作嫁费缠绵。 多情精魄三生石,遗恨娲皇五色天。 江淹笔,祖生鞭。 壮怀消尽旧风烟。 九州大错从今铸,诉与南狐纪此年(萁豆之哀起于兹矣。)。 大柳初髡,残阳尚煦,虹园景物娟妍。 水木清华,人豪对此长眠。 我来瞻拜疏林外,有亭台、辉映新阡。 更巍然。 造像庄严,白石贞坚。 如磐风雨当年夜,想眉凝正气,笔扛山川。 卅载悠悠,精魂长耀光天。 遗型岳岳经纶在,启后生、步武高贤。 看当前。 接踵联肩,尽是青年。 贵州大学历史系主任、教授姚公书(琴友)先生,江苏兴化人。与先君兆琦公少年同学,长皆毕业于东南大学。并同任中央大学讲师,1929年先君赴法留学时曾托其代存古籍一箱。抗战军兴,天各一方。先君英年早逝,姚公万里徙家于巴水黔山间,守护此箱勿失,历四十余年。曾多方寻访寒门子弟下落不详。不意姚公于1965年来复旦参加古夜郎文化历史学术研讨会期间,与余偶遇。均不相识。缘其与先君金兰世谊,余按来宾题名录往招待所访晤,亟邀来寒舍餐叙。枨触前尘,忆及与先君旧谊,乃知存书之事,伤怀无限。姚公返黔后,不久即逢文革之乱,藏书包括代管先君之书尽遭抄没,文革结束后,姚公从数以万计之发还图书中,据藏书印认出先父寄存之古籍。即分批以二十余邮包寄来上海余家,了此宿缘。其中有胡刻文选前半部,竟与家藏之后半部,并成全帙,亦延津合剑之佳话也。曾赋浣溪沙两阕致谢。数年后姚伯竟下世矣。 书剑萍蓬五十年。 襄阳耆旧已萧然。 忽欣精椠寄遥天。 小阁深宵萦旧梦,揭天惘雨对残篇。 纷纷辛泪落灯前。 ① 《艺文随笔》“师”作“夫子”。 ② 《艺文随笔》题后有“九月”两字。 霭霭停云,萧萧⑴暮雨,玄亭噩耗凄然。 还疑青鸟,误遣到愁边。 纵要玉楼大笔,奈人世、薪火须传。 况东观,阴陶帝虎,藜爝烛⑵残篇。 卌⑶年。 怀往事,鸡鸣埭口,扫叶楼前。 总频夸奇⑷句,许近青毡。 多少菁莪旧侣,傍春风、时扣心弦。 伤心处,佳城一闭,语业荐重泉。 ⑴ 《艺文随笔》作“潇潇”。 ⑵ 《艺文随笔》作“照”。 ⑶ 《艺文随笔》作“廿”。 ⑷ 《艺文随笔》作“秀”。 玉殒珠沉三百年。 染香水绘剩荒烟。 影梅忆语付缠绵。 六截赤栏春水外,千丝碧柳夕阳边。 螺川妙笔任流连⑴。 ⑴ 董小宛卒于康熙八年,距今三三四年,小宛卒后,辟疆友人纷纷唁以诗文,藏染香阁待梓,阁旋毁于火。冒辟疆《影梅庵忆语》记董姬事甚详。 平湖好,屧响小楼前。 人语花香争旖旎,灯痕月影共团圆,遍系荡湖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