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韵字:  或选择
总目多音字下载词林正韵表
[兴趣] [胜败] [夜也] [答应] [相称] [车乘] [止水也] [鞍镫] [经纬。又织也] [以钉钉物也] [冰也] [以言对也] [更多…]
漢語字典
拼音:gěng  韵部:
〈形〉
    (形声。从火,圣(shèng)省声。本义:耳贴于颊)
  • 同本义
  • 通“炯”。明亮,光明
  • 又如:耿耀(照耀);耿光(光明;光辉);耿晶晶(形容物体明亮闪光的样子);耿烈(光明炽热);耿介(光明正大)
  • 心情不安;悲伤
  • 又如:耿耿于心(形容心中有事牵挂,无法忘却);耿介(心中不安);耿灼(焦虑不安)
  • 刚直
    • 参差相叠重重,刚耿陵宇宙。——·韩愈《南山诗》
    • 人主不除此五蠹之民,不养耿介之士,则海内虽有破亡之国,削灭之朝。——《韩非子·五蠹》
  • 又如:耿介(耿直;刚直;正大光明);耿正(刚强正直);耿怀(直率的情怀);耿挺(坚贞特立)
  • 气忿时头面上血管膨胀,红筋暴露的样子
    • 余大先生气得两脸紫涨,颈子里的筋都耿出来。——《儒林外史》
康熙字典古文:

  •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古幸切,音𦵸。 (梗韻)
  • 說文》耳著頰也。
  • 又《廣韻》耿介也。《馮衍·顯志賦》獨耿介而慕古兮。《徐敬業詩》少年負壯氣,耿介立衝冠。
  • 又《韻會》不安也。《詩·衞風》耿耿不寐。《傳》耿耿,猶儆儆也。錢氏曰:耿耿,小明,心有所存,不能忘之貌。
  • 又光也。《書·立政》以覲文王之耿光。
  • 又與炯通。《晉語》其光耿於民矣。《註》耿,猶炤也。
  • 又地名。《左傳·閔元年》滅耿,滅霍,滅魏。《註》平陽皮氏縣東南有耿鄕。《括地志》霍晉州霍邑縣,故耿城,今名耿倉城,在絳州龍門縣東南十二里,故耿國。
  • 又《山海經》耿山無草木,多水碧。
  • 又姓。漢耿弇,耿况。
  • 又《集韻》俱永切,音憬。 (梗韻)
  • 光也。本作炅。
  • 又《集韻》涓熒切《韻會》古熒切,𠀤音扃。 (靑韻)
  • 明白也。
  • 又與𥳑通。幽州方言也。《蜀志·𥳑雍傳註》或曰雍本姓耿,幽州人語謂耿爲𥳑,遂隨音變之。
  • 按:說文耿,耳著頰也,从耳,烓省聲。杜林說,耿,光也,从光聖省。凡字皆左形右聲,杜說非也。徐鍇曰:凡字多右形左聲,此說或後人所加,或傳寫之誤,語載徐本說文。蓋許以杜說爲非,徐以許左形右聲爲誤。字彙正字通𠀤錄其說,而不折衷其是非,不知耿光也。以杜說爲優,至謂凡字皆左形右聲,與凡字多右形左聲,則許徐之說皆非也。周禮、六書賈公彥疏辨之詳矣。賈之言曰:書有六體,形聲實多。若江河之類,是左形右聲。鳩鴿之類,是右形左聲。草藻之類,是上形下聲。婆娑之類,是下形上聲。圃國之類,是外形內聲。闅𧗽辮戚𡌵贏之類,是內形外聲。形聲之等有六也,附記於此。
説文解字  

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耳箸頰也。頰者、面旁也。耳箸於頰曰耿。耿之言黏也。黏於頰也。邶風。耿耿不寐。傳曰。耿耿猶儆儆也。憂之聯綴於心。取義於此。凡云耿者、謂專壹也。杜林說皮傳耿光。而非字義。从耳。烓省聲。烓小徐作炯。大徐本舊皆作烓。烓讀若冂。見火部。耿古杏切。十一部。杜林說。耿、光也。古文尙書曰。文王之耿光。離騷注曰。耿、光也。又曰。耿、明也。从火。依韵會訂。聖省聲。凡字皆𠂇形又聲。杜說非也。徐鍇曰。此說或後人所加。

宋代 徐鉉 徐鍇 注釋

徐鍇曰:“凡字多右形左聲,此說或後人所加,或傳寫之誤。”

  

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火光也。小雅。不出於熲。傳曰。熲、光也。箋云。不得出於光明之道。按火光者、字之本義。傳不言火但言光者、其引申之義也。从火。頃聲。古迥切。十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