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韵字:  或选择
总目多音字下载词林正韵表
第三部 姿 [作为] [饿也] [参差] [系累] [委迤,自得貌] [顺迁也,类推] [跨马,动词] [理也] [蔫也] [水索也] [恨声] [鼻液] [委蛇] [衣下曰齐。又与荠通] [比邻] [水中高地] [高丽] [语助辞] [音兹] [音诗] [音夷] [月氏] [群飞貌] [牛驳] [九嶷] [生息] [以箸取物] [呜戏,叹辞] [犛牛尾也。又与釐通。] [相欺也。遗也] [重也。又与累同] [谷蠡。瓠勺] [蹇也] [与逵同] [节也] [举目貌。又县名] [口声] 觿 [偲偲,相切责也] [梓也] [我也。悦也。] [下也] [木名] [委蛇] [剪齐也] [牛黑色] [克也,任也] [荷衣] [蕲茝也。求也] [捕鱼具] [㠁嵯] [山足] [木名] [更多…]
组词:词首词末
用韵:句末
对仗:对语
用典:典故词末
漢語字典
多音字辨析:
知 支韻,平声 (zhī):《说文》词也。从口从矢。《徐》曰知理之速,如矢之疾也。
知 寘韻,去声 (zhì):与智同。《易·临卦》知临大君之宜。

拼音:zhī  韵部:
〈动〉
    (会意。小篆字形,从口矢。段玉裁:“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知道)
  • 同本义
  • 又如:知不到(不知道);知风(知道情况);知不道(不知道);知兵(通晓军事);知古今(识古通今);知足不辱(自知满足就不会招致羞辱);知命不忧(识天命者无忧虑)
  • 懂得,了解,理会
    • 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史记·李将军列传》
    • 食马者不知。——·韩愈《杂说》
    • 又 真不知马。
    • 人非生而知之者。——·韩愈《师说》
    • 不知御。——·刘基《卖柑者言》
    • 知幸与不幸。——·袁枚《黄生借书说》
  • 又如:知道眉高眼低(比喻懂事);知窍(能见机行事;知趣);知局(知趣);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知心着意(彼此了解,心意投合);知我(深切了解我);知好歹(明白道理,懂事);知情识趣(懂情意,善体贴);知高识底(说话、做事懂得掌握分寸)
  • 主持;管理
  • 又如:知更(主管更漏);知内外事(主持内政和外交事务);知客寮(寺院中的接待客);知印(主持用印);知贡举(唐宋时特派主持进士考试的大臣)
  • 识别;区别
    • 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能知之。——《淮南子》
  • 又如:知时达变(识时务,善变通);知人则哲(能识别人的贤愚善恶就聪明)
  • 赏识
  • 又如:知爱(赏识喜爱);知器(赏识,器重);知遇(赏识;优待);知怜(赏识爱护);知重(赏识;看重)
  • 要好
    •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楚辞·九歌》
    • 张胜相知。——《汉书·李广苏建传》
  • 又如:知慰(关心;抚慰);知契(知心投合)
  • 感到,感觉,察觉
    • [君主]又损其生以资天下之人,而终不自知。——《吕氏春秋·情欲》
    • 识者固知。——·高启《书博鸡者事》
  • 参与
    • 将不纳君,而立公子,国子知之。——《左传·成公十七年》
〈名〉
  • 知识
    •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论语·子罕》
    •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 又如:求知欲;真知灼见;无知;通过努力学习,可以由无知转化为有知
  • 知觉
  • 知己
  • 又如:知心腹(亲信)
  • “智”的古字。智慧;才智
    • 故夫知效一官。——《庄子·逍遥游》
    • 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里仁》
    • 汝多知乎?——《列子·汤问》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荀子·劝学》
    • 大知而察。——·刘开《问说》
  • 又如:知力(才智能力);知士(才智之士)

拼音:zhì  韵部:
  • 古同“”,智慧。
康熙字典古文:𢇻𥎿

  • 唐韻》陟离切《集韻》《韻會》珍離切《正韻》珍而切,𠀤智平聲。 (支韻)
  • 說文》詞也。从口从矢。《徐》曰知理之速,如矢之疾也。
  • 又《玉篇》識也,覺也。《增韻》喩也。《易·繫辭》百姓日用而不知。《書·臯陶謨》知人則哲,能官人。
  • 又漢有見知法。《史記·酷吏傳》趙禹與張湯論定諸律令,作見知法。《註》吏見知不舉劾爲故縱。
  • 又相交曰知。《左傳·昭四年》公孫明知叔孫于齊。《註》相親知也。又《昭二十八年》魏子曰:昔叔向適鄭,鬷蔑一言而善,執手遂如故知。《楚辭·九歌》樂莫樂兮新相知。
  • 又《爾雅·釋詁》匹也。《詩·檜風》樂子之無知。《註》匹也。
  • 又《廣韻》欲也。《禮·樂記》好惡無節於內,知誘於外。
  • 又猶記憶也。《論語》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 又猶主也。《易·繫辭》乾知大始。《左傳·襄二十六年》公孫揮曰:子產其將知政矣。《魏了翁·讀書雜抄》後世官制上知字始此。
  • 又《揚子·方言》愈也。南楚病愈者,或謂之知。《黃帝素問》二刺則知。《註》上古以小便利腹中和爲知。
  • 又藥名。《日華志》預知子,取綴衣領上,遇有蠱毒,則聞其有聲。
  • 又地名。《左傳·昭二十七年》公徒敗于且知。
  • 又《集韻》《韻會》知義切。 (寘韻)
  • 正韻》知意切。 (寘韻)
  • 𠀤與智同。《易·臨卦》知臨大君之宜。《荀子·修身篇》是是非非謂之知。
  • 又姓。《左傳》晉有知季,卽荀首也。別食知邑,又爲知氏。
  • 又《諡法》官人應實曰知。
説文解字  

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䛐也。白部曰。?、識䛐也。从白、从亏、从知。按此䛐也之上亦當有識字。知?義同。故?作知。从口矢。識敏、故出於口者疾如矢也。陟离切。十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