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韵字:  或选择
总目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多音字下载平水韵表
韵字 五絶 707七絶 6040五律 5489七律 8008五排 413七排 54 134四言 26六言 154古風 920樂府 67 1 39 4辭賦 4琴操 2 17其他 73 111
共154,分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下一页
高宪 一首
倪瓒 1301 - 1374 二首
袁凯 一首
本诚 一首
刘诜 1268 - 1350 一首
吕诚 一首
马祖常 1279 - 1338 二首
宋褧 1294 - 1346 一首
袁桷 1266 - 1327 一首
朱希晦 一首
沈周 1427 - 1509 一首
陈恭尹 1631 - 1700 一首
高启 1336 - 1374 一首
龚鼎孳 1615 - 1673 一首
王世贞 1526 - 1590 五首
边贡 1476 - 1532 一首
程敏政 1445 - 1499 一首
储巏 1457 - 1513 一首
邓云霄 三首
法杲 一首
高攀龙 1562 - 1626 一首
郭之奇 1607 - 1662 四首
纸帐收烟密下,松灰卷火常虚。
午寂春閒小睡,人间自有华胥。
水影山容黯淡,云林细筱萧疏。
谁见重居寺里,雪晴沙际吟馀。
赠潘仁仲 元末明初 · 倪瓒
六言诗
瓶内花簪白萼,庭中池养金鱼。
驯虎只凭丹灶,活人惟留素书。
郊居三首 其三 元末明初 · 袁凯
六言诗
荒园处处閒步,小阁时时燕居。
阮籍惟思饮酒,嵇康最懒读书。
径远松篁蓊郁,日长庭院清虚。
大贵莫过学道,至乐无如读书。
照袂晴江浅浅,迎风青鬓疏疏。
看山拄杖欲倦,得句画沙共书。
渔榜溪翁罢钓,邮铃稚子传书。
暝烟寒雪欲落,腊柳半黄未舒。
云叶落随去雁,浪花泼刺跳鱼。
一段诗情画意,潇然风景愁余。
六言 其一 元 · 马祖常
六言诗
借马出城移竹,取钱与客收书。
洞口蜂房割蜜,□□□□□□。
其二
六言诗
南塘雨晴草满,西林春早花疏。
道士烧丹借灶,山翁种树求书。
故园之乐何如,大胜金马石渠。
田头有秫酿酒,朝中无客通书。
身比寒厓枯木,心似浮云太虚。
落日前峰堪隐,丹青渺渺愁予。
寒江独钓 元 · 朱希晦
六言诗
翠壁寒云淡薄,沧江老树萧疏。
输与扁舟渔父,一生意钓忘鱼。
放生池上晚坐 明 · 沈周
六言诗
风来水面细细,月下城角徐徐。
怪是放生池上,有人临晚罾鱼。
秋行四首 其四 明末清初 · 陈恭尹
六言诗
酒醒已离孤店,灯残莫写乡书。
晓月啼猿未已,秋山匹马归欤。
江村乐四首 其一 元末明初 · 高启
六言诗
荷浦张弓射鸭,柳塘持烛叉鱼。
天随子宅同里,陶朱公祠近居。
閒居杂感 其四 明末清初 · 龚鼎孳
六言诗
平津有扫门客,中散成绝交书。
任卿自用卿法,而吾亦爱吾庐。
相君筑堤西弄,词客待诏公车。
鸣驺定先宿鸟,弹铗不愁无鱼。
青草春閒突骑,黄云昼惨穹庐。
挥鞭画蒲类海,立石封狼居胥。
空庭积雪无恙,小牖青山自如。
何物消除官廪,呼儿点检琴书。
无思无为足矣,不笑不取何居。
生儿但识丁字,慎勿读父之书。
右丞辋川胜地,少傅履道新居。
此生大堪假息,身后岂必吾庐。
武帝巡游不返,文园渴病难除。
谁致内林一颗,且成封禅之书。
词客初停尘鞅,鍊师相约楼居。
赤日正过林樾,好风时到庭除。
岁久苔连墙牖,风高叶满阶除。
月下谁吹羌管,灯前忽送家书。
分守道署后有园,园有斋舍,与唐柳司马万石亭邻,盖山巅也。园饶桂、竹、松、桧、杂卉,已带烟霞气矣。斋西有小阁,纵横量可十笏。俯瞰山麓人家,睥睨伏在栏槛下。睥睨之外,潇水紧抱之,与湘水合。下流有白蘋洲,石濑泠,春溶、夏喧、秋□、冬寂。舟子篙声霍霍可听,其江光亦可揽而镜也。江之外,群玉山、朝阳岩、西山诸峰,争献烟鬟,若十二钗。遥原野村,萧疏点缀。渔歌樵唱,更杂春砧。递风入槛而拂枕,时时惊客睡焉。盖居高听卑,其所遗憾者然尔。昔人创而未名,余颜曰“含清”,盖取灵运“山水含清晖”语也。窃尝谓黄鹤高寒,岳阳空阔,佳则矣,而乏幽致。兹阁高寒空阔亚之,而幽致独擅。馀雌伏荒城,得此佳境,不足傲柳司马而为万石吐气哉?退食暇,行住坐卧,不离兹阁,乃不知情所至而得若干诗。
萧散为官岁月,徘徊小阁清虚。
入夜白云伴宿,怀仙青鸟衔书。
其六
六言诗
宦况萧条无累,簿领清閒有馀。
肮脏形骸拄笏,风流罪过抄书。
无意把滩头钓,有屋名濠上居。
乐处自来自往,会心非我非鱼。
山居诗 其二 明 · 法杲
六言诗
无心学圃学稼,有事不陶不渔。
倚枕过于倚杖,看云胜似看书。
柴门春掩寂寂,小楼卧起徐徐。
朝来公事几许,过桥东岸观鱼。
连日苦雨讯杨承之 明末清初 · 郭之奇
六言诗
一天云雨如织,尺地往还各疏。
折角先生不出,草玄夫子何如(夫子,康熙本作“独对”。)
⑴ 此句,康熙本作“河润同看几许”。
宛在堂中即事 其一 明末清初 · 郭之奇
六言诗
宛在堂中,春夏秋冬,为候不一,俱有清景,旦昏昼夜。为因不一,递出静供,风月雨云。为象不一,各极幽致,寤寐食息。为情不一,齐归澹怀,以至聚散喧寂。所遇所见不一,总无俗韵而已。因得免俗诗二十首。
丘壑方求位置,烟霞遂结居诸。
莫云此日关闭,茅径今朝手锄
按:以上小序,康熙本作“堂何以称宛在?在水中央,故在之。凡地,皆水中尔。远而八纮在大瀛之中,九州在四裨之中;近而我粤在南溟之中,我郡在鳄溪之中,我邑在二水之中。地有远近,皆在水中尔。诗人之言在水,则不然。流洄从人,从而溯之,在水矣。在水曷为?言宛在。在,定辞也。宛,婉也。在乎此,在乎彼,婉婉乎水中尔。余构堂水中,非从人也,自从而已。自从者,亡一彼一此,在乎水中,犹未忘乎水中,故宛之。堂成于辛未之秋,诗乃成于壬申之秋,不备四时之气,不可以耳在而目在也。诗,心声也。耳目未在,可言心乎?心不在焉,可言宛在之诗乎?今之人或有从予者,览予诗,俄而可以见其在矣”。
⑴ 末二句,康熙本作“孤怀一往何极,万象齐归太虚”。
其二十
六言诗
一往深情诵读,半生乐事诗书。
承明著作还彼,百代风骚待予(以上《宛在堂文集》卷一六)
嘿念群疑尽析,匡居一事皆馀。
任他春色将满,惟我清心日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