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是日停炊,预作乾糒,以冷水食之,谓之“禁火”。寒食的来源,说法不一,主要有以下几种:
《周礼》曰:“司烜氏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为季春将出火也。”
《荆楚岁时记》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据历合在清明前二日)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斗鸡,锼鸡子,斗鸡子,打毬。”
《琴操》曰:“晋文公与介子推俱亡,子推割腓股以啖文公,文公复国,子推独无所得。子推作龙蛇之歌而隐,文公求之不肯出,乃燔左右木,子推抱木而死,文公哀之,令人五月五日,不得举火。” 晋 陆翙 《邺中记》、《后汉书·周举传》皆云:“寒食断火起于子推”。自此始附会为 介之推 事。另,子推被焚之事,《左传》及《史记》皆无载。
又有以清明为寒食的。《燕京岁时记·清明》:“清明即寒食,又曰禁烟节。古人最重之,今人不为节,但儿童戴柳祭扫坟茔而已。”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唐·韩翃 寒食
村村寒食近,插柳遍檐牙。 元·仙村人 春日田园杂兴
欲隐尚违惭 介子 ,年年寒食卧江汀。 明·张煌言 舟次清明拈得青字
指寒食。冬至后一百零五(一说一百零六)天即为寒食,故名。又牡丹之一种,开于寒食节,故称。 宋 欧阳修 《洛阳牡丹记·花释名》:“一百五者,多叶,白花。 洛阳 花以谷雨为开候,而此花常至一百五日开,最先。”
今朝一百五,出户雨初晴。 唐·姚合 寒食诗
初过寒食一百六,店舍无烟宫树绿。 唐·元稹 连昌宫词
家乏两千万,时当一百五。 唐·温庭筠 寒食节寄楚望
昨日一百五,老稚俱寒食。 宋·苏辙 新火
秦人呼寒食为熟食,言不动烟火,办熟食也。赵次公:“寒食日更不举火而冷食其物,故谓之寒食,亦谓之熟食。”
几年逢熟食,万里逼清明。 唐·杜甫 熟食日示宗文宗武
适当熟食节,煖气无已吝。 宋·叶适 灵岩
晓雨丝丝熟食时,泥深辙断客行迟。 宋·陆游 寒食日九里平水道中
熟食例多泼火雨,江吐微云遍村坞。 清·厉鹗 寒食同少穆初观城南
荡秋千
《天宝遗事》曰:“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竞筑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相与仿之。” 秋千相传 春秋 时 齐桓公 自北方 山戎 传入。一说本为 汉武帝 时宫中之戏,作千秋,为祝寿之辞,后倒读为秋千,又转为“鞦韆”。
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鞦韆习俗同。 唐·杜甫 清明
漏声透入碧窗纱,人静鞦韆影半斜。 宋·苏轼 寒食夜
秋千与花影,并在月明中。 金·元好问 辛亥寒食
些事消魂,剩有鞦韆断板存。 清·陈维嵩 减字木兰花·过惠山九华庵
打毬、蹴鞠
宗懔 《岁时记》:“寒食有打毬、鞦韆、施钩之戏。” 蹴鞠传说始于 黄帝 ,初以练武士。 战国 时已流行。鞠与毬同,古人蹋蹴以为戏。颜师古 注:“蹴,足蹴之也。鞠以韦为之,中实以物,蹴蹋为戏乐也。”
遥闻击鼓声,蹴鞠军中乐。 唐·韦应物 寒食后北楼作
殿前铺设两边楼,寒食宫人步打毬。 前蜀·花蕊夫人 宫词
寒食梁州十万家,鞦韆蹴鞠尚豪华。 宋·陆游 春晚感事
蹴鞠渐知寒食近,鞦韆将立小鬟双。 宋·梅尧臣 依韵和孙都官河上写望
蹀堶(dié tuó)、抛堶
宋 明 时寒食节儿童抛瓦石的一种游戏。后世易瓦石为铜钱,遂变游戏为赌博。 清 钱谦益 《徐武静生日赋赠八百字》诗:“拔河群作队,蹀堶巧相当。”自注:“抛砖戏也。” 钱曾 注引 杨慎 曰:“ 宋 世寒食有抛堶之戏,儿童飞瓦石,若今之打瓦也。或云起于 尧 民之击壤。”
五五三三抛堶忙,柳丝深处映陂塘。 宋·张侃 代吴儿作小至后九九诗八解
才看抛堶过冷节,落花飞絮滚成团。 清·金农 怀人绝句
自笑童心除未尽,拔河抛垛尚能嬉。 清·赵翼 春兴
柳宗元书云:“近世礼重,拜埽今阙者,四年每遇寒食,北向长号,以首顿地。想田野道路,士女遍满,皂隶庸丐,皆得上父母丘垄,马医夏畦之鬼,无不受子孙追养者。”
《五代史》曰:“寒食野祭焚纸钱。”
三日无火烧纸钱,纸钱那得到黄泉。 唐·王建 寒食行
寒食家家送纸钱,乌鸢作窠衔上树。 唐·张籍 北邙行
邻冢已浇寒食酒,野风分送纸钱来。 宋·许及之 废冢
饧粥、杏酪、桃花粥
甜粥;糖粥。旧旧俗寒食日以火粳米或大麦煮粥,研杏仁为酪,以饧沃之,谓之寒食粥。因呈桃花色,又称“桃花粥”。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三:“寒食则有假花鸡毬、镂鸡子、子推蒸饼、饧粥。”
鸡毬饧粥屡开筵,谈笑讴吟间管弦。一月三回寒食会,春光应不负今年。 唐·白居易 会昌元年春五绝句赠举之仆射
纸钱灰入松楸梦,饧粥香随榆柳烟。 宋·朱弁 寒食
新火发茶乳,温风散粥饧。 宋·苏轼 赵德麟饯饮湖上舟中对月
泼火雨晴饧粥冷,落花风暖笋舆轻。 元·马臻 途中寒食
绵 上火攻山鬼哭,霜华夜入桃花粥。 元·陈樵 寒食词
旧俗寒食节禁火,其时所下的雨叫“泼火雨”,也叫“清明雨”。亦省作“泼火”。
微微泼火雨,草草踏青人。 唐·唐彦谦 上巳
东风泼火雨新休,舁尽春泥扫雪沟。 唐·王建 宫词
年年泼火雨,苦作清明寒。 宋·梅尧臣 依韵和长文紫微春雨
泼火初收,鞦韆外,轻烟漠漠。 宋·毛幵 满江红
《岁时记》:“江淮间寒食,家家折柳插门。”
寂寞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纪年华。 宋·赵鼎 寒食书事
寒食孤村路,春风万树花。藉兰临水曲,折柳到山家。 明·何景明 三月七日同诸生出游
插柳停搊素手筝,烧灯罢击花奴鼓。 清·吴伟业 琵琶行
旧时寒食节禁烟后重行举火。古代宫中取火以赐近臣,再传递民家,故称。
传火楼台,妒花风雨。 宋·周邦彦 水龙吟·梨花
风俗久虚传火事,郊原又负踏青行。 明·叶弥广 雨中清明
暖随榆柳初传火,象衍鱼龙渐泮水。 清·曹寅 畅春苑张灯赐宴归舍恭记
雕刻成 介子推 形象的装饰物。 唐 时应寒食节令用。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三:“ 唐 岁时节物……寒食则有假花,鸡毬,镂子推,蒸饼。”扫松
《古谣谚·〈寒食占雨谚〉序》:“《四时占候》:寒食系清明前一日,人家墓祭,谓之‘扫松’。”炊熟
宋 代称寒食节前一日为炊熟。因寒食禁火,节前一日必须烧好食物,故称。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清明节》:“寻常京师以冬至后一百五日为大寒食,前一日谓之炊熟。”火前
谓寒食节禁火之前。 唐 薛能 《晚春》诗:“征东留滞一年年,又向军前遇火前。”
又火前茶,指寒食节禁火以前采制的新茶。 唐 韩偓 《己巳年正月为闽相相召却请赴沙县郊外泊船》诗:“数盏绿醅桑落酒,一瓯香沫火前茶。”火前花
指寒食节前开放的牡丹花。 宋 陆游 《天彭牡丹谱·风俗记》:“﹝牡丹花﹞最盛于清明寒食时。在寒食前者,谓之火前花,其开稍久。火后花则易落。”
小寒食舟中作 (唐·杜甫)
佳辰强饭食犹寒,隐几萧条带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清万馀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杜甫《小寒食舟中作》,船如天上,花似雾中,娟娟戏蝶,片片轻鸥,极其闲适。忽望及长安,蓦然生愁,故结云:“愁看直北是长安。”此即事生感也。然人第知前七句皆即事,惟此句拨转,而不知此句之上,先有“云白山青万馀里”七字,说得世界开扩尽情,而后接是句,则目极神伤,通体生动,言想望如许地也。唐七律选
结出舟中望长安七字,以为从此望去也,然而山青云白,一万馀里,目惊神痛,说得尽情。增订唐诗摘钞
起二句便是愁之深,故结用“愁”字点破应转。……前六句轻俊流利,七句实接“云白山青”四字振起。章法之佳甚者也。
寒食 (唐·韩翃)
题注:一作寒食日即事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君平以《寒食》诗得名,宋亡而天下不复禁烟,今人不知钻燧,又不深习唐事,因不解此诗立言之妙。如“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二语,犹只淡写。至“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上句言新火,下句言赐火也。此诗作于天宝中,其时扬氏擅宠,国忠、铦与秦、虢、韩三姨号为五家,豪贵荣盛,莫之能比,故借汉王氏五侯喻之。即赐火一事,而恩泽先沾于戚畹,非他人可望,其馀锡予之滥,又不待言矣。寓意远,托兴微,真得风人之遗。围炉诗话
唐之亡国,由于宦官握兵,实代宗授之以柄。此诗在德宗建中初,只“五侯”二字见意,唐诗之通于《春秋》者也。唐诗别裁
“五侯”或指王氏五侯,或指宦官灭梁冀之五侯,总之先及贵近家也。本事诗
韩已迟暮,……邑邑殊不得意,多辞疾在家。唯末职韦巡官者,亦知名士,与韩独善。一日,夜将半,韦叩门急,韩出见之,贺曰:“员外除驾部郎中,知制诰。”韩大愕然,曰:“必无此事,定误矣。”韦就座,曰:“留邸状报制诰阙人,中书两进名,御笔不点出。又请之,且求圣旨所与。德宗批曰:‘与韩翃’。时有与翃同姓名者为江淮刺史。又具二人同进,御笔复批曰:‘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泖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又批曰:‘与此韩栩’”韦又贺曰:“此非员外诗耶?”韩曰:“是也”。是知不误也。唐诗笺注
首句逗出寒食,次句以“御柳斜”三字引线,下“汉宫传蜡烛”便不突。“散入五侯家”,谓近幸者先得之,有托讽意。诗境浅说续编
二十八字中,想见五剧春浓,八荒无事,宫廷之闲暇,贵族之沾恩,皆在诗境之内。以轻丽之笔,写出承平景象,宜其一时传诵也。
寒食汜上作 (唐·王维)
题注:一作途中口号
广武城边逢暮春,汶阳归客泪沾巾。
落花寂寂啼山鸟,杨柳青青渡水人。
此春暮归途感时之作。落花寂寂,杨柳青青,伤春事之己阑,而归人之尚滞。末二句神致黯然。
一百五日夜对月 (唐·杜甫)
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
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仳离放红蕊,想像嚬青蛾。
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
李太白云:“铲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杜子美云:“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二公所以为诗人冠冕者,胸襟阔大故也。此皆自然流出,不假安排。杜臆
此诗须溪评不中窾,……余谓“无家”二字,乃一篇之骨,故先提出。唯无家而对寒食之月,月如金波而泪亦如之;此时直欲斫却月中之桂,令清光更多。何也?吾妇孤居,是谓“有女仳离”,而桂放红蕊,想像此际,能无颦眉?所以欲斫月中之桂也。……金波、斫桂,不必符其本来;而牛、女渡河,不必目前所有也。起语十字作一句读,才是对月,不然是对寒食,不合诗题矣。读杜心解
“寒食”字只一借径,通营不粘,意只趋向对月去也。“如金波”,本说泪,却便搭上月光。愁眼对月,纤翳尽属可憎,故有“斫桂”、“光多”之想;实则此二句正为五、六生根。盖不斫则“红蕊”撩人,在“仳离”之撒娥,厌看久矣。……总由离愁所激耳,故末又借有离必合之“牛女”托醒,曰“漫愁”,曰“犹渡”,若羡之,若妒之,妙不可言。此首咏月,从月中黑翳落想。
寒食 (唐·李山甫)
柳带东风一向斜,春阴澹澹蔽人家。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
万井楼台疑绣画,九原珠翠似烟霞。
年年今日谁相问,独卧长安泣岁华。
周敬曰:唐人寒食诗多矣,余最爱李山甫“有时三点二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与来鹏“侵阶草色连朝雨,满地梨花昨夜风”,为寒食时景传神。《诗旨》云:诗有喜怒哀乐,四时之词,喜而得之,其词丽,如“有时”、“到处”一联是也。盖时至寒食,天色乍晴乍雨,花枝或疏或密,城市繁华如织,丘陵树木郁然,风景物候原与四时不同。此诗妙境在“有时”、“到处”与“疑”字、“似”字。曰“疑”曰“似”,见目前荣华,倏成空寂,何等含蓄!结叹已无知己慰问,年年独有岁华之泣。旅思无聊,感慨中情,可谓怨而不怒者也。诗境浅说
此二句以轻活之笔,写眼前之景。全以不著力处见工。宋人集中每有此派。在骈文中,“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二竿之竹”,其意境相似。此诗因寒食而作,上句以清明为多雨之际,故时有数点沾衣;下句言其时春花已放,而未繁盛,故时见数枝逗色,皆切寒食时令而发。
寒食寄京师诸弟 (唐·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寄兴闲远,绝句尤有风。此木轩论诗汇编
比右丞似高一格。唐诗笺注
此诗情味不减“遍插茱萸少一人”诗也。王诗粘,韦诗脱,各极其致。
熟食日示宗文宗武 (唐·杜甫)
题注:秦人呼寒食为熟食
消渴游江汉,羁栖尚甲兵。
几年逢熟食,万里逼清明。
松柏邛山路,风花白帝城。
汝曹催我老,回首泪纵横。
儿渐长,身渐老,分明是“汝曹”催之。杜诗解
起十字,对得错落之极。出他人手,便费笔墨无数矣。三句,我亦能道;四句,非人所及也。熟读细思,便能自造奇句。老人忽忽无乐,只向松柏一路,纵复风花满眼,与之全没交涉。见诸少年及时行乐,不胜厌恶,真有“催老”之恨也。从“清明”字中,分出“松柏”、“风花”二项,松柏渐与老人亲,风花徒属少年事。
寒食 (唐·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孟《寒食》诗最佳,“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正可与韩栩诗参看。网师园唐诗笺
翻新见妙(末句下)。
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唐·宋之问)
题注:一作初到黄梅临江驿
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阳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此诗淡雅中有奇气,看他次联与结语,何等感悲动人!唐律消夏录
三四直是拙笔,如云:“可怜燕市望,不见虎丘人”,岂不可笑?其妙却在上二句,所谓点铁成金手。盖三四句是铁,而上句之“逢”字、“属”字,为点金之丹也。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
起四流便,承以五六稳质之句,方不轻薄。结亦凄婉可人,足成完构。五六白话恰是整老,结乃紧承之耳。胡宸诏曰:三四意流语对,凄其欲绝;五六亦是分承。唐宋诗举要
缠绵悱恻。
避地寒食 (唐·韩偓)
避地淹留已自悲,况逢寒食欲沾衣。
浓春孤馆人愁坐,斜日空园花乱飞。
路远渐忧知己少,时危又与赏心违。
一名所系无穷事,争敢当年便息机。
此避地竟不知何事,总是窜伏既久,急不得出,因触佳节,滴泪为诗也。一二“已自”、“况逢”,曲折写出。三、四,“人愁坐”,悲在一“坐”字;“花乱飞”,悲在一“乱”字。言天步方艰,那容闲坐;寸阴是宝,奈何急驰!写一日、二日关系无数失得,人却走入更不得出头之处,真欲血泪迸流也(首四句下)。五、六,转笔。然则我今日之哭,自为避地,初不为寒食也。不然,而世有息机之人,静对众芳,闲观零落,尽委大化,我岂不能!无奈一时大事,尽属此身;况在青年,胡不戮力?固不能与早眠晏起、饱饭徐行老翁,较量“赏心”二字也(末四句下)。韩翰林集
吴汝纶曰:此谓己之进退、系唐室安危也(末二句下)。
和上巳连寒食有怀京洛 (唐·沈佺期)
题注:一作孙逖诗
天津御柳碧遥遥,轩骑相从半下朝。
行乐光辉寒食借,太平歌舞晚春饶。
红妆楼下东回辇,青草洲边南渡桥。
坐见司空扫西第,看君侍从落花朝。
本色风光。云卿诗得此,脱去自家蹊径尽矣。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
看他故用“东”字、“南”字、“西”字作章法,使读皆心头眼头,便有争流竞秀之观,真为奇绝笔墨也。只此“饶”、“借”二字,便伍杀他人无数拖笔沓墨,想见先生手法之高妙(“行乐光辉”二句下)。唐诗笺注
此等诗、句句清新,字字秾丽,细读一过,便当令人口香十日。
寒食城东即事 (唐·王维)
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
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
蹴鞠屡过飞鸟上,鞦韆竞出垂杨里。
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周启琦曰:香艳简致。
寒食野望吟 (唐·白居易)
丘墟郭门外,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离别处。
冥寞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东坡云:与郭生游,寒溪主簿吴亮置酒,郭生善作挽歌,酒酣发声,坐为凄然。郭生言:恨无佳词。因改乐天《寒食》诗,歌之,坐客有泣者。其词(木兰花令)曰:“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路,尽是死生离别处。冥寞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每句杂以散声。
寒食山馆书情 (唐·来鹏)
独把一杯山馆中,每经时节恨飘蓬。
侵阶草色连朝雨,满地梨花昨夜风。
蜀魄啼来春寂寞,楚魂吟后月朦胧。
分明记得还家梦,徐孺宅前湖水东。
为经时节,故把一杯;为飘蓬,故独在山馆中。然则起句中,已尽有次句,而今又必重作一句者,只为欲加“每”字、“恨”字。犹言年年凡遇寒食,则无以自遣,必把一杯;年年凡把一杯,则无有好怀,必在逆旅,盖言不独今日之把一杯在此山馆中也。三、四,画时节亦尽此十四字,画飘蓬亦尽此十四字,更不须别动笔也(首四句下)。此五六,正先与七句写梦回之时也。末句句法,言“徐孺宅前湖水”六字,是将到家下,路之所经,只得“东”一字,是其家下也。金雍补注:看唐人五六,其轻如此(末句下)。唐诗贯珠
来鹏屡举进士不中而客死,则其潦倒可知,故诗多失意之语,发之于节序,非正赋寒食也。
之任武陵寒食日途次松滋渡先寄刘员外禹锡 (唐·窦常)
杏花榆荚晓风前,云际离离上峡船。
江转数程淹驿骑,楚曾三户少人烟。
看春又过清明节,算老重经癸巳年(宪宗元和八年)。
幸得柱山当郡舍,在朝长咏卜居篇(湘州柱山,在郡东十七里,即今德山)。
(窦)常历武陵、夔、江、抚四州刺史,所谓“看春又过清明节,算老重经癸巳年”者,将之武陵到松滋渡之所作也。
寒食还陆浑别业 (唐·宋之问)
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
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
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
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
此山居燕饮之诗。言城中花落如雪,而此地始开者,山深故耳。于是别河桥而归卧伊川,则桃李含英,春酒方熟,熙游圣化之中,酣饮而歌击壤之曲。非太平何以能此?其开元致治之时乎!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此篇语意转折,亦唐初七古佳调。唐陈彝曰:次两句趣极。唐孟庄曰:“春”字说酒好,末二句辞则佳矣,时恐未然。
寒食都门作 (唐·胡曾)
二年寒食住京华,寓目春风万万家。
金络马衔原上草,玉颜(一作钗)人折路傍花。
轩车竞出红尘合,冠盖争回白日斜。
谁念都门两行泪,故园寥落在长沙。
前解“寓目”字苦。“寓目”之为言,身立道旁,馋眼饱看,而于我全无分也。“万万家”,妙!便是万万“金络马”,万万“玉颜人”。再如“春风”,妙!人亦春风,马亦春风,便是万万春风。此自是写今年寒食,然于初动笔,便写“二年”字者,盖去年初至都门,或是挨插不入,今既遥遥又经三百有六十日,而再一寒食矣,犹然只得“寓目”,此为失路之至苦也(首四句下)。此“轩车”、“冠盖”,即七句之“谁”字也。朝则“竞出”,不见人面上有两行泪也;暮则“争回”,又不见人面上有两行泪也。“红尘外”,写其“竞出”之势;“白日斜”,写其“争回”之势。末句,妙,妙!设不得此语,几谓“两行泪”是切望其残羹冷汁矣(末四句下)。金雍补注:两行泪仍为故园落,然则二年前一段高兴,岂堪复问哉!
丙辰年鄜州遇寒食城外醉吟 (唐·韦庄)
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
好是隔帘花树动,女郎撩乱送鞦韆。
“画出”二字妙。下二句玩“隔帘”及“撩乱”字意,还是跟“杨柳绿丝烟”写照,分明于柳丝荡漾中形出。可知古人用笔,实景中皆用虚情描绘,上下必相关动也。
寒食雨 (宋·苏轼)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点绛唇 紫阳寒食 (宋·陈与义)
寒食今年,紫阳山下蛮江左。
竹篱烟锁。何处求新火。
不解乡音,只怕人嫌我。
愁无那。短歌谁和。风动梨花朵。
锁窗寒 闻子规用周美成寒食韵 (清·龚鼎孳)
幔卷红楼,兰缸写影,玉蟾窥户。
枝头一派,送到落花风雨。
对青山、泪珠暗抛。
断魂说向天涯语。
为个人憔悴,丝丝蓬鬓,十年军旅。
春暮。牵衣处。有柳外鹂双,桑间马五。
湖光潋滟,供奉莺俦鸳侣。
忆故园、寒食清明,紫骝碧草依旧否。
怕人归、满眼斜阳,画角围芳俎。
寒食 (当代·陈永正)
万户烟微日又新,长安虽大肯容身。
抢榆莫问三千里,冷炙难消雨雾春。
镜里留头非故我,禁中传火待何人。
平居已了山河事,且任英年酒入唇。